《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3年7月17日)
一個國家隻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在湖北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3年7月21日-23日),《人民日報》2013年7月24日
我們要做好頂層設計,要以世界眼光搞頂層設計。要研究和找準世界科技發展的背景、發展的趨勢,以及中國的現狀、中國應走的路徑,把需要與現實能力統籌考慮,有所為有所不為,長遠目標與近期工作結合,這樣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工作重點。
《聽取科技部彙報時的講話》(2013年8月21日)
總的要看到,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這是一條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現在已經取得很好的成績,實踐證明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是現代化建設最可依靠的支撐點。
《聽取科技部彙報時的講話》(2013年8月21日)
我們科技總體上與發達國家比有差距,要采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發揮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趕上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非對稱”性趕超措施,在國際上,沒有核心技術的優勢就沒有政治上的強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軍事上也是如此。
《聽取科技部彙報時的講話》(2013年8月21日)
我國與發達國家科技實力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上。這些年來,重引進、輕消化的問題還大量存在,形成了“引進——落後——再引進”的惡性循環。當今世界科學進步日新月異,技術更替周期越來越短。今天是先進技術,不久就可能不先進了。如果自主創新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難以擺脫跟著別人後麵跑、受製於人的局麵。而且,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有人認為,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結果是在實際工作中對科技工作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種想法和做法必須糾正。很多科研也許是明天的工作,但今天不開始幹,需要時就真的成“遠水”了。我國科技如何趕超國際先進水平?要采取“非對稱”戰略,更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我們強調自主創新,絕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創新。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快流動,各國經濟科技聯係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決所有創新難題。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實踐告訴我們,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進口武器裝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製的路子是走不遠的。我們要在激烈的國際軍事競爭中掌握主動,就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幅提高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2013年11月5日)
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必須超前謀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如果隻是跟在別人後麵追趕,不能搞出別人沒有的一招鮮,最終還是要受製於人。國際競爭曆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誰見事早、動作快,誰就能掌控製高點和主動權。
《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2013年11月5日)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我們要審時度勢,搶抓機遇、奪占先機。要牽住“牛鼻子”,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選準突破口,加強預先研究和探索,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2013年11月5日)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係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原動力。隻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當前,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關聯度日益增強,基礎研究顯得更為重要。要繼續抓好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持續發展增強後勁。
《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2013年11月5日)
計算機操作係統等信息化核心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受製於人的問題必須及早解決。要著眼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抓緊謀劃製定核心技術設備發展戰略並明確時間表,大力發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經過科學評估後選準突破點,在政策、資源等各方麵予以大力扶持,集中優勢力量協同攻關實現突破,從而以點帶麵,整體推進,為確保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中國工程院一份建議上的批示》(2013年12月20日)
我們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這也源於我們道路、理論、製度和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