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9月30日)
回顧近代以來的曆史,我們更能深切感受到抓住機遇、趕上時代的極端重要性。從十八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中葉,大概是一百年時間,是工業革命發軔和蓬勃發展的時期,而當時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失去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發展機遇,導致我國經濟技術進步大大落後於世界發展步伐。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大概又是一百年時間,在西方堅船利炮攻擊下,我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列強侵略、政府腐敗,長期戰火連綿、動蕩不寧、民不聊生,根本沒有條件進行國家建設,也根本沒有條件趕上時代前進步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上興起一場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東亞一批國家和地區抓住這個機會發展上去了,我國在鬧“文革”,錯失了良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抓住了機遇,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麵,我們國家和民族大踏步趕了上來。鄧小平同誌說:“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我們不僅要趕上時代,而且要勇於引領時代潮流、走在時代前列。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1月12日)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國爭相調整、適應,抓緊實施必要改革。中國決心順應時代潮流,全麵深化改革,抓住實現國家現代化、實現民族複興的曆史機遇。
《中德攜手合作造福中歐和世界》(2014年3月28日),《人民日報》2014年3月29日
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推進科技創新,首先要把方向搞清楚,否則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最後也難以取得好的成效。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帶動了關鍵技術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斷積累。未來五到十年,世界可能發生一係列重大科技事件,在互聯網技術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應用方麵已初見端倪,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麵也會出現重大變化。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尖水平,樹立雄心,奮起直追,潮頭搏浪,樹立敢於同世界強手比拚的誌氣,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資源上快速布局,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23日、24日)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湧現,前沿領域不斷延伸,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基礎科學領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演化為創新體係的競爭,創新戰略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當代科技發展曆程充分證明了這個過程。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5-6頁
麵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6月9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6頁
前幾天,我看了一份材料,說“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製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由於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製造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日趨成熟,成本不斷降低,性能不斷提升,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家政服務機器人已經成為現實,有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已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思維和學習能力。國際上有輿論認為,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機器人主要製造商和國家紛紛加緊布局,搶占技術和市場製高點。看到這裏,我就在想,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製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這樣的新技術新領域還很多,我們要審時度勢、全盤考慮、抓緊謀劃、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