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係、考核辦法、獎懲機製(3 / 3)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製和生態修複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係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範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製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複是十分必要的。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我們要認識到,在有限的空間內,建設空間大了,綠色空間就少了,自然係統自我循環和淨化能力就會下降,區域生態環境和城市人居環境就會變差。要學習借鑒成熟經驗,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

城市規劃建設的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對自然的影響,更不要打破自然係統。為什麼這麼多城市缺水?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給占用了,切斷了自然的水循環,雨水來了,隻能當作汙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係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許多城市提出生態城市口號,但思路卻是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而是破壞自然生態。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12日)

應對霧霾汙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製PM2.5。雖然說按國際標準控製PM2.5對整個中國來說提得早了,超越了我們發展階段,但要看到這個問題引起了廣大幹部群眾高度關注,國際社會也關注,所以我們必須處置。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霧霾問題,發達國家都有過,像德國的魯爾區、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和裏昂都走過這個路,美國紐約、洛杉磯也是。北京正在全力以赴治理大氣汙染,製定了《北京市二〇一三——二〇一七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麵都提出了一些重大舉措,現在的關鍵是下大氣力抓好落實,不斷取得成效。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

要堅持標本兼治和專項整治並重、常態治理和應急減排協調、本地治汙和區域協作相互促進原則,多策並舉,多地聯動,全社會共同行動,聚焦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四大重點領域,集中實施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汙減排、清潔降塵措施。要建立大氣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製,確定大氣環境承載能力紅線,當接近這一紅線時便及時提出警告警示。要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