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娜允,最後的傣族古城(1 / 3)

娜允,很少人聽說過,即使在所謂的信息化時代,它的身影也不常見,偶爾跳出來時,人們會用疑惑的眼光打量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是漢語還是少數民族語言的譯音?它代表著什麼?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曆史和傳說?

娜允是雲南境內的一座古城,擁有長達七百多年的悠久曆史。古城、古鎮在雲南並不少見,但娜允有著獨特的身份和地位。

書寫娜允曆史的是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的傣族人,傣民族曆史悠久,一直是華夏大地西南一隅的重要角色,他們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吸收了先進的外來文明,諸如儒家文明、佛教文明等,使傣族的曆史豐富博大。

佛教文明對傣族的影響尤為深遠。傣族人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虔誠子弟,很多傣族人從小就在寺院裏長大,聆聽著嫋嫋的梵音,觸摸著富有傳奇色彩的“貝葉經”。娜允古城至今保留著佛教色彩濃鬱的傣族王宮和數量不菲的貝葉古經。

娜允不僅見證了傣民族的過去和現在,還記錄了西南諸民族融和的真實曆史。它的身上刻滿了民族交流的痕跡,傣族曾經的輝煌,土司製度的興盛和衰落,邊地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恩怨……娜允擁有博大精深的曆史內涵。

可是娜允正處於瀕危的境地。火災和文物黴變是困擾娜允古城的兩大難題,此外還有傣族文化的繼承問題,貝葉經文的翻譯和解讀問題……

誰能挽住娜允離開的步履呢?

曆史悠久的傣族古城

娜允是一座傣族古城,位於雲南省西南邊陲末端的孟連縣城西部,地理位置正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彙點,因此被譽為“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綠寶石”。其西部和南部與緬甸撣邦山水相連,背倚鬱鬱蔥蔥的金山,前臨高低起伏的壩子,清澈的南壘河從古城的東麵婉蜒南去。

如果從空中鳥瞰娜允,入眼而來的全是傣族風情濃鬱的景致。古城坐南朝北,有別於中原大地坐北朝南的傳統建築模式;整體建築風格依山傍水,大多類似於苗、侗等族的幹欄式建築群,隨著坡度水勢而起伏,體現了傣族“寨前漁,寨後獵,依山傍水把寨建”的古老建築美學觀念。

娜允在古代是孟連傣族貴族聚居的地方,也是元、明、清、民國四個時代孟連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孟連傣族土司自元代起,就以娜允古城為中心,統治著滇西南瀾滄江以西至薩爾溫江以東這片廣闊的土地,前後長達七個世紀。700多年來,娜允古城積澱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傣族的貴族文化——想要了解傣族貴族文化,就要到娜允古城——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娜允傣族的曆史非常悠久,但並不是土生土長的,而是從離此不遠的雲南瑞麗遷徙而來。根據曆史記載,南宋末年,蒙元的鐵騎揮師南下,忽必烈覬覦南宋的花花江山,想通過包抄的手段將南宋偏安政權扼殺在甕中。忽必烈先是征服了大理王國,隨後趁勢消滅了幾個獨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進而征服大西南,完成對南宋的合圍。

大理國不堪蒙古鐵騎的蹂躪,抵抗不多久就覆亡了。一個由傣族人建立的王國——麓川王國的統治者罕帕法王子感受到了唇亡齒寒的威脅,遂決定帶領親信大臣和民眾從首府猛卯出走,遠離狼煙四起、民不聊生的戰場。猛卯就是現在的瑞麗縣。罕帕法王子率領著臣民順瀾滄江南下,翻越阿佤山,抵達了孟連。孟連在傣語中是理想之地的意思。大概是孟連的生態氣候條件與猛卯差不多,有一種逃離家園又回到家園的感覺,故此傣族人在孟連定居下來,一直繁衍生息至今。

罕帕法王子帶領自己的臣民經過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終於把孟連和娜允建設成為一個良田萬頃、人煙稠密的繁華小城。一座嶄新的城池——娜允拔地而起,它作為孟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曆史在罕帕法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忽必烈統一中國後,把一位德高望重的蒙古族政治家賽典赤·瞻思丁派往雲南,做雲南行省的平章政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長。當時賽典赤·瞻思丁已年過花甲,但頭腦清楚不糊塗,對當地的少數民族采取了懷柔的“力功不如德降”的政策,就是以德服人,注意團結和拉攏少數民族的貴族,而不是倚靠武力采取高壓政策。

賽典赤·瞻思丁最大的貢獻就是建議忽必烈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製度。

土司製度是一種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前後沿襲采用的民族政策,它發源於忽必烈時代,到明朝日趨完備,清朝雍正皇帝實行改土歸流後開始走向衰落。

元朝初年,忽必烈在賽典赤·瞻思丁的建議下在西南邊陲首倡土司製度,任用各民族中的豪酋為各級土司土官。土司按照規定必須向中央王朝履行一定的義務,包括朝貢、納賦等內容。土司一經授職,就是終身世襲,為了防止世襲中的冒襲、錯襲等情況的發生,元朝統治者規定了明確的承襲順序,先子後侄、再兄弟,若無子侄兄弟者妻亦可承襲,但必須是土人。這種“以夷治夷”的方法很是有效,即能拉攏少數民族貴族為中央政府效力,並給予其一定的榮譽和權柄,使其能夠保持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維持王朝大一統的局麵。

土司製度在雲南諸少數民族中普遍推行後,孟連作為傣族的聚居地也設立了土司,長官自然而然的由罕帕法王子擔任,而且世襲罔替,中間雖經曆過改朝換代的變遷,但罕帕法家族的統治地位卻沒有動搖過。

公元1289年,罕帕法王子開始主持修建娜允城。一座傣族風情濃鬱的娜允新城於十三世紀末期從莽莽荒原的孟連壩子上崛起,從此以後一直是孟連土司的治地所在。從罕帕法開始至新中國成立,一個土司家族世代承襲,曆經元、明、清和民國4個時代,綿延將近七個世紀,娜允古城透著曆史的滄桑,引發人們的思古幽情。

通往娜允古城的路上,令人欣悅的色彩逼人而來。翠綠色的麥田好像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地毯,一直延伸至天際和流動的白雲相接,給人一種天地合一的境界;路兩旁是金黃色的油菜花,密密匝匝的仿佛一幅黃色的畫卷,上麵偶爾點綴著醒目的綠色,讓人神清氣爽;喜人的甘蔗林遍布草甸,甘蔗的葉子隨風舞動,令人口內生津,甜蜜的感覺溢滿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