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幸福自己說了算(1 / 2)

5年之後,曉勇已成功管理富商家的大公司。這一年,金融危機爆發,曉勇的公司收到重創,麵臨倒閉的命運。曉勇夜以繼日地工作,整天遊走於高管富商之中。後來,由於過度勞累,昏倒在辦公室裏。母親急忙將他送到醫院,醫生診斷出的結果是:勞累過度,導致心髒急劇收縮,如果晚來一步,曉勇將丟掉性命。醫生最後一聲對曉勇母親道:“生意是重要,但注意休息,提高一下生活質量也是必要的。”曉勇的母親頓時失聲痛哭起來。

躺在病床上的曉勇很焦急,招呼身邊人去做這做那,母親心疼地走過來道:“兒子,你別忙了,不要命了?”曉勇苦笑道:“媽!就是痛苦到死,我也要挽救公司啊!”在醫院裏一邊治病,曉勇一邊指揮公司運作,最終將公司挽救回來。但是,醫生囑咐他,不能再過度勞累,否則有隨時猝死的可能。曉勇笑道:“當年我是幸福的,但媽媽認為我不幸福;今天,我認為是不幸福的,媽媽卻認為是幸福的。讓我做下去吧!”這時,母親大聲喊道:“好了!兒子,我們不是富商了,我們還會學校當老師,讓你過你自己的生活。”曉勇馬上落下淚水來,說道:“一切都已晚了,我們就這樣堅持一下這不幸中的幸福吧!”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看出,幸福是一個主觀判斷的目標。在現實中,自己有時覺得幸福,但別人卻覺得是不幸福。就這一點來說,幸福是相對的。它往往要針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甚至是某段時光進行比較性的判斷。像曉勇的故事那樣,他認為做老師,將一輩子獻身給教育事業是他人生莫大的享受,是幸福的。但他身邊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隻有當老板,賺更多的錢才是幸福的。這就讓兩種價值觀產生激烈衝突。最終,以強者被最終的勝者。這告訴我們,幸福是極為主觀的東西。當一個人自己認為是幸福的生活時,別人無法認同,這往往是自己的實力或影響力不夠,讓外界對你產生歧義。當一個人認為生活是幸福的時,而且讓別人也這樣認為時,那這個人往往就能獲得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曾幾何時,財富成了當今時代成功的代言辭。本人認為人活著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財富。成功從來就是個社會概念,判定成功與否,從來隻有社會標準,僅僅自己覺得成功不是成功,大家覺得成功才是成功。但幸福完全不同,幸福是個體的內心體驗,別人覺得我們幸福,我們不一定真幸福,我們隻是不希望別人覺得我們幸福而已;別人覺得我們不幸福,我們不一定真不幸福,我們隻是懶得和不懂得與身邊的人去分享隻屬於我們的幸福而已。

因為鬱悶不可能是幸福,我們總是尋求快樂。這個快樂是自己內心體驗的快樂,不是別人看著的快樂。當我們尋求的快樂是別人看著的快樂時,我們就必須走向成功,因為隻有成功可以讓人感覺我們是快樂的。當我們需求的快樂是自己內心體驗的快樂時,我們也許走向成功,假如成功是我們內心體驗快樂的結果;我們也許不會走向成功,因為成功與我們的快樂無關。

5年之後,曉勇已成功管理富商家的大公司。這一年,金融危機爆發,曉勇的公司收到重創,麵臨倒閉的命運。曉勇夜以繼日地工作,整天遊走於高管富商之中。後來,由於過度勞累,昏倒在辦公室裏。母親急忙將他送到醫院,醫生診斷出的結果是:勞累過度,導致心髒急劇收縮,如果晚來一步,曉勇將丟掉性命。醫生最後一聲對曉勇母親道:“生意是重要,但注意休息,提高一下生活質量也是必要的。”曉勇的母親頓時失聲痛哭起來。

躺在病床上的曉勇很焦急,招呼身邊人去做這做那,母親心疼地走過來道:“兒子,你別忙了,不要命了?”曉勇苦笑道:“媽!就是痛苦到死,我也要挽救公司啊!”在醫院裏一邊治病,曉勇一邊指揮公司運作,最終將公司挽救回來。但是,醫生囑咐他,不能再過度勞累,否則有隨時猝死的可能。曉勇笑道:“當年我是幸福的,但媽媽認為我不幸福;今天,我認為是不幸福的,媽媽卻認為是幸福的。讓我做下去吧!”這時,母親大聲喊道:“好了!兒子,我們不是富商了,我們還會學校當老師,讓你過你自己的生活。”曉勇馬上落下淚水來,說道:“一切都已晚了,我們就這樣堅持一下這不幸中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