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語 ——
中國人的幸福標準
對於中國人說,衣、食、住、行往往是至關重要的部分,甚至有人認為,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就能實現幸福。事實上,這是有待商榷的。在一個現代化社會,在一個知識爆炸,和思想超前的社會,隻有讓“人”的因素發揮的極致,才產生幸福的社會圖景。
有人說,幸福就是生活之上的快樂。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當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基礎的生存狀態時,隻有讓精神解脫,並始終臨居於現實之上,才能產生真正的幸福。所以,創痛的幸福觀並未能對今天的個人和社會生活產生本根性影響。
真正的幸福標準,就是社會處於一種繁榮之中,個人處於一種對現實的有限索取,無限貢獻,始終處一種穩定、安定的狀態。當幸福不能被人理解時,我們總是沒有幸福感;當幸福被人認識,並不斷地追求,發展時,幸福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生活便在眼前。
越來越多的人能過上幸福生活,但幸福是一種科學的、標準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不用心發現,不認真思考,理解,幸福往往就是一種空談。因此,確立一種幸福標準,並在人們內心深處產生自身的幸福認識,幸福社會便很快形成。
當幸福降臨我們身邊時,能發現幸福的人更幸福,並產生幸福意識;而不能發現者,總是停留在幸福的初步享受中,更實現不了穩定、持久的幸福心理和體驗。
今天,我們獲得一件事物越來越簡單。在這一切簡單化的社會上,人們最需要獲得和掌握的,便是幸福。對幸福產生科學認識,將幸福詮釋道內心深處。
如果本書能讓讀者產生幸福意識,並在心理上產生對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那社會發展就極具超前感。在此情況之下,才能一種社會層麵的幸福,反作用於個人幸福。
中國人的幸福標準並不簡單,它需要一種科學的判斷和認知上的提升。在此基礎之上,才能產生對世界、社會和生活的幸福追求。也許,人生會是短暫的瞬間,但其過程往往是一個無限擴大,極具意義的過程。這就是幸福人生的過程。
現在,幸福標準依然無法確立,首先,國人的知識背景,思想狀況,人生理想和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以此為內容,人們往往需要在心理上,理解力和認知上的不斷思考、發現,並消化,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安定的狀態。
所謂的標準,就是在人們內心產生統一思想,行為上產生統一步調,並不斷整理的過程。現在,中國人的幸福標準幾乎無法確立。就社會來說,行業性的專業人士無法形成統一的思想和觀念;就生活來說,這種現象稍微好些。因此,在此我們隻以生活的主,工作、事業和專業為輔,對中國人的幸福進行深入、敏銳的分析。
最後我們得出,中國人的幸福標準是:一切事物對心理上的刺激,反應,並產生持續的,穩定的心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