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沒有人應聲,皇帝陛下也並不著惱,他一展袖袍,一挑眉頭,問道:“諸位愛卿怎麼都不說話?是想不出合適的人選嗎?既然如此,那朕心中,剛好有一合適的人才。”
聞言,章宰相雙眼微微眯著,看著小皇帝的目光中隱含鋒芒,心道:也不知這小皇帝出宮帶回來的是什麼人,竟這般推崇,剛剛回來,就急不可耐地要封為右宰相來奪他的權。這小皇帝未免太天真了,他當真以為他說過的話管用?當真以為朝臣們會任他將一個隨便帶回來人,立為和他平起平坐的右宰相?退一萬步講,即便真叫這小皇帝得逞了,那右宰相也注定隻是個空殼,根本給不了這小皇帝任何助力。
心中這般想著,章宰相便老神在在地立在百官之首,靜靜等著小皇帝說出那個人選,然後受到滿殿朝臣的激烈反對。
皇帝陛下坐在上麵,徐徐開口道:“朕舉薦的人,便是……一代大儒林儒海。”
章宰相嘴角微微勾起,已經預備著下一刻聽見小皇帝被滿殿的反對聲弄得下不來台。到那時他再說兩句話,把設立右宰相這事輕輕巧巧地揭過。不但顯得他氣度高,還能襯出小皇帝無理取鬧。
小皇帝那話音落下後,大殿中也的確有了聲音,然而並不是章宰相預料中沸滿盈天的反對聲,而是一道又一道的低低議論聲。
章宰相驚愕得微微睜大了眼睛,這才回憶起方才小皇帝說了什麼。他說的是“林儒海”!
林儒海?怎麼會是林儒海!
聽到這個名字,章宰相呆了一下,隨即臉色便難看了起來。
林儒海是誰,沒有人比章宰相更清楚。章宰相當年剛剛考中進士,還在官場中掙紮時,林儒海便已官拜一品太子太傅。
那個時候的太子,便是先帝。林儒海輔佐過兩代君王,一直到先帝病重,他不願卷入皇位爭奪中,才辭官還鄉。但這並不妨礙他的聲名,辭官後,他在家鄉創辦文達書院,教出了兩位狀元,三十五名進士。
這個數目絕對不小,畢竟林儒海創辦書院至今,也還不到七年。這舉國上下,推崇林儒海的文人不知凡幾,林儒海的大儒名頭,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當年若不是林儒海辭官,今日這宰相的位置,未必能輪到他來坐。況且,這兩年的進士雖說都是他提點上來的,但其中有不少才思敏捷之輩,是林儒海教出來的弟子,若是林儒海當真應了這右宰相之職,以他的能耐,勢必會分走他手中的權柄。
想到此處,章宰相的臉色愈發難看起來。
半晌後,朝臣中有人出列,勸誡道:“陛下,林大儒年事已高,又不戀官場,恐怕未必會應下這右宰相一職。還請陛下另選賢才!”
“另選賢才”這句話一出,立刻便有數人出列,齊齊勸陛下另選賢才。
很好,他們已經從剛才的強烈反對朕設立右宰相,變成了答應朕設立右宰相但是請求朕選別人了。皇帝陛下心中得意地腹誹,麵上卻沒有任何表情,他端著君王的架子,照例無視了方才他們的話,一臉嚴肅道:“朕前幾日便召了林大儒進京,想來再過兩日,林大儒便能入宮了,林大儒年事已高,未免他半路上磕了碰了,朕還特意派去了一千護衛。眾愛卿若是在路上遇著了林大儒,也幫朕多幫扶幫扶,免得林大儒走錯了路。”
見沒有人應聲,皇帝陛下也並不著惱,他一展袖袍,一挑眉頭,問道:“諸位愛卿怎麼都不說話?是想不出合適的人選嗎?既然如此,那朕心中,剛好有一合適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