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小砰村,小青年把耿秋他們帶到中年漢子的家,讓中年漢子的老婆好好招待他們,也告訴大家這是他們的救命恩人。隨後他在村子裏招集了六七個青壯年,連夜上山去了。
第二天,天沒亮,耿秋就讓村子裏兩個青壯年,馱著野豬到集市去賣了,他自己沒跟過去,隻是讓給帶回十斤鹽,兩斤精米。耿秋他們在小砰村享受到貴賓般的待遇,阿牛也有婦女帶過去喂母乳了,並且還給小阿牛換上了幹淨的繈褓和衣服,因為看到阿牛的衣物不多,大夥兒合起來給阿牛做了兩件夾衣,一張新繈褓,都是大家準備給自己小寶寶用的。雖然衣料不算好,但也算軟和。阿昊和耿秋也就沒拒絕。
賣豬的兩人回來的很快,兩人滿臉興奮的告訴耿秋:“秋大哥,這頭豬賣了三兩多銀子呢,咱倆運氣好,一去就遇上一個大戶人家做喜事,整頭買回去了,我們送過去,人家還打賞了兩包點心呢。”說完其中年紀大的掏出小荷包,把裏麵的一塊銀子和一把散大錢拿出來,另外一個人則把鹽,米和點心拿了出來。他倆都以為是耿秋讓他倆幫著去賣豬的,而且那小青年回來時已經告訴過大家了,沒有耿秋和阿昊,其他人都得沒命,這頭豬是給他倆的一點小謝禮。
耿秋和阿昊對視幾眼,耿秋說:“這鹽你們拿去給大家分了,其他去抬野豬的人應該也要回來了,鹽是給你們醃肉用的。點心拿去分給孩子們吃吧,這銀子我們也不要,這把散錢我拿了。這三兩銀子,你們先拿著,等村長回來再分。”
“那怎麼行,這銀子可是你們的。鹽我們能接受。”兩個人連連推辭,放下東西就走。
“唉,別走,這點心拿去分給孩子們吃,我們倆都不愛吃。”阿昊隨手抓了一把點心,把剩下的都給了他們,而銀子則放在一邊,等村長回來再處理。這是個貧窮的小村,整條村子都是低矮的黃泥巴草屋,村民們穿的也都是破破爛爛的,能吃個半飽都算是不錯了,要不然,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打獵了。三兩銀子對於這些人來說,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
果然,阿昊一塊點心剛吃完,村長一行人就帶著其他幾頭野豬回來了,村子裏熱鬧的象過年一樣,人都集在一起,等著分肉呢。因為天氣暖和起來了,這些肉又放了幾天,所以得趕快分割好,各自都拿回去醃製起來,要不然會壞掉的。耿秋就是想到這個問題,才讓先買回十斤鹽,他知道這個窮村子不可能家家都有多餘的鹽存放在家裏。
耿秋和阿昊帶著阿牛在小砰村裏一共休養了十天,因為他們不肯要那三兩銀子,所以村長做主,把銀子分給了大家,而讓大家都給耿秋他們一些東西。
耿秋和阿昊商量過後,讓村民們給他倆各做幾雙鞋,因為村裏根本就沒有稍微好一點的能做他倆衣服的布,大家用的都是自家織的粗麻葛布,兩人根本就不能接受,所以就把舊衣服改了改。
耿秋穿以前那個阿秋的衣服褲子嫌短了些,而阿昊因為生產,人又瘦了很多,所以他的衣服又嫌大了些。他們把幾件衣服放在一起,幾個女工好的婦女,一起動手,給耿秋和阿昊各改縫了兩套夾衣一套單衣。這個天氣中午熱的時候,正好穿夾衣。再過些日子,就得穿單衣了。大家還給他倆各做了兩雙鞋。
他倆走的時候,帶上了三十斤醃製好的肉,和幾斤糙米,一些雜糧和鹹菜,還有幾大塊農家人自製的肥皂,這肥皂可是耿秋特意要回來的,他們的兩塊早就用完了。這肥皂是農家自製的,純天然的,雖然樣子醜了些,但用處還是一樣。一路上洗洗涮涮也要用不少呢。
不過,早上離開村子裏,大夥兒還你兩個,他三個的,塞給他們二十個熟雜糧餅子和十多個熟雞蛋,正好讓他們在路上吃,都是大家能拿出來的最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