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兩人還沒出門,就聽到阿清家的黑小子在門口叫:“秋叔,秋叔,今天大家都去挖泥鰍呢。”
兩人隨著人群到了地裏,村長直接讓大家每家選一塊地去挖,互相不打攪,各挖各的,以免產生矛盾。這個法子,可是他這兩天想了很久才想出來的。如果耿秋他們能種出水稻,以後大家都可以跟著種水稻,還不如現在先把地先挖出來,如果耿秋他們種不出水稻也無所謂。這挖泥鰍的活兒,大家想幹多久就幹多久,一個村子裏的人,這片荒地,大家都有份,不能光是耿秋家開,大家都得點,也就沒人事後亂說了。當然也不見得有人和耿秋他們一樣天天在這裏挖地。這塊地要挖出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地裏全是深深的草根,不弄幹淨,怎麼種莊稼。
果然,大家都隻挖了一些泥鰍和鱔魚就各自散了,大家在聽說耿秋他們想開田來種水稻,也隻是七嘴八舌的亂說了一通,總之,都是反對的。不過沒人在意他們幹什麼,隻有水稻真正種出來時,他們才會明白。
耿秋和阿昊看著亂糟糟的人群離開,心情反而更好些,他們走了,不打攪自己幹活。耿秋還生怕這些人一擁而上的把這塊地全開墾出來的。其實他這可是瞎操心,因為深處的地方,根本就不能開墾的,那可是真正沼澤地,會陷進去的,能開墾的地方不過一小半而已。而他們現在能挖的地方,就占了四分之一。就是說,以後他們家是水田最多的一戶了。
連續多天,阿昊和耿秋都是重複著割草,挖草根翻地的活兒,天天累得半死,這種體力活實在是很無聊,而且幹完活後,飯量明顯增加。雖然每天都能撿回好幾斤泥鰍和鱔魚,但家裏養的泥鰍鱔魚已經多的吃不完了。有時候耿秋和阿昊都懶得撿回家,直接扔到沼澤地裏了。
“你說,這泥鰍和鱔魚能不能拿到集市上去賣?”耿秋問阿昊。
“不知道,不過就算能賣,肯定也不值錢。”阿昊答,在他的記憶中,雖然是吃過泥鰍和鱔魚的,但他依稀記得這東西一點也不貴。
“我去問問阿清。”耿秋不死心的說,看著這麼多的泥鰍鱔魚,總想著拿去換點銀子回來。要知道在現代泥鰍可值錢啦。
“不值錢的,大家都不喜歡吃,就算是大戶人家,也不過是吃個野趣,偶爾弄的吃吃。你可以拿去賣,估計也就是三五文一斤,還不一定能買出多少。”阿清告訴他。要是真值錢,他們早就挖了帶出去賣了。集市上有賣各種魚的,但泥鰍鱔魚極少有人買。
因為家裏沒糧了,耿秋就帶著兩個半桶子泥鰍和鱔魚獨自一個騎著騾子去了趟向南鎮,果然泥鰍不值錢啊,花了好半天,才半賣半送的把帶去的泥鰍賣光了,十多斤呢,才得了二十個大錢。鱔魚倒是稍微好一點兒,也不過是得了三十個大錢。可總共快五十斤的泥鰍鱔魚才得了五十個大錢,這還是他們存了好幾天沒吃完的,才存夠這麼多。
耿秋看著五十個大錢,心裏明白想拿泥鰍和鱔魚來賺錢,完全沒多大意義啊。就算把他做泥鰍和鱔魚的方法告訴別人也沒多大作用,因為會做的廚子不少,而且就他這燒菜的手藝,說穿了也不過是個家常味道,算不上廚師級別。
阿昊就曾經說過,以前家裏也吃過泥鰍和鱔魚,味道不比耿秋弄的差。但一般也很少做這類的菜,因為在古代自然環境好,象烏龜甲魚也多的很,各種魚類野生的都不少,價格也不會貴,泥鰍和鱔魚要做的好吃,需要的調料品也多,但這年頭大多人數都吃不飽肚子,誰還會去買那些價格昂貴的調料品,寧願做些最普通的東西來吃。就算是大戶人家,也不過是偶爾換個口味吃吃。
這次耿秋隻花了二兩銀子加這五十個大錢,就買了四十五斤糙米,六十斤粗麵,一床半黑的新棉絮,這種就是差的棉花做的,新的還是很暖和,但用個兩三年,就會硬了,板結在一起,起不到什麼保暖作用。但他們的床上光鋪著袍子,睡著不舒服不說,這衣物天天鋪著睡,冬天要穿的時候就不暖和了,所以他買了這床棉絮。棉絮很貴,隻敢買中低等的,要是好棉絮,一兩銀子都不夠買一張被子。
他快馬加鞭,快去快回,天朦朦亮就出發了,回來時已天完全黑了。阿昊和阿清都迎出村頭三裏地了,才碰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