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遇險(1 / 3)

第三天一大早,一群青壯年就聚集到耿秋阿昊家門口了。“耿秋你們準備好了嗎?”阿清問道。

“可以走了。”耿秋回道。提起東西跟著阿昊帶著大家離開這裏。

這次耿秋把阿牛交給了阿清嫂,他不放心阿昊一個人帶這麼多去打獵,搞不好,出個什麼事就麻煩。村長一家人的意思也一樣,一定要讓耿秋跟著去,當然他們家也把阿清派去了,能不能打到獵物先不說,一定不能讓這些人和阿昊耿秋起衝突。

阿清平時為人穩重,做事也很老練,遲早是黑岩村的村長,村長也是想著讓他先學著處理一些事情。人群中還有一個阿木和阿竹,阿木家平時得到耿秋家不少的好處,他媳婦才把身體養得差不多了,孩子也有了奶吃。阿竹也是個拎得清的人,所以阿木和阿竹是很感謝耿秋阿昊的,他倆跟著去,也是和阿清差不多的目的,怕出事,準備去當潤滑劑。況且他們三人也是青壯年,體力都很好,多少也能幫上些忙。

耿秋這次是打定主意要教訓一下這些人,所以他和阿昊也隻帶了二十多個和了不少菜的粗麵大餅,另外簍子裏放兩件袍子,一把砍刀,一包鹽,一隻燒水的土沙鍋,耿秋是不喝生水的,所以一定要帶燒水的鍋子。另還帶了兩隻裝水的竹筒。他的裝備本來可以更多,會讓他們在深山老林裏生活的更舒服一些,但是他不想讓自己與別人不同,所以其他東西都沒帶。

粗麵菜餅子全村人都會做,所以人人都帶了,反正大家帶的都不多,少的才六七個,多的也不過是十個。他們都覺得跟著阿昊是不會餓肚子的。當然也都帶了竹筒,這個是常識,他們上山幹活時也會帶上,有的會裝上茶水,有的直接在山上找水喝,反正常幹活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哪裏能找到水。但是鹽卻沒一個人帶。阿清的背簍裏還多帶了一把砍刀,阿木則多帶了一隻斧子。阿竹也帶了把刀,其他的人背簍裏就光帶了食物厚大襖和繩子。

加上耿秋和阿昊,一共十個大男人一起出發了。一路上,大家夥都很興奮,甚至有人說笑個不停。但是阿昊和耿秋一起沒吭聲,直到靠近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時,阿昊才示意大家不要說鬧了。在他的眼光掃視下,連鬧得最凶的二狗子也不敢出聲了。阿昊的目光象一把刀一樣,大家都嚇了一跳,再也不敢鬧了。

看了看偏西的日頭,阿昊說:“馬上要進山了,先在這裏休息一晚,吃飽喝足。進了山就不知道哪裏能找到水喝,所以大家盡量把竹筒裝滿水。另外,在這裏大家都找些趁手的武器,深山裏可說不準會遇上什麼事,起碼得找點東西防身。”他是第一次說了這麼多話。

既然帶了這些人進山,他還是希望這些人不出事,也別拖後腿,多少能有些收獲。要不然,豈不是浪費了他進山一趟,這次他和耿秋可是把阿牛都交給了阿清嫂,不說別的,總得對得起自己嘛。

聽了他的話,沒帶武器的人,四下亂找,隻找到些粗壯結實的樹棍子,阿昊就指導他們把一頭削尖,弄成尖銳的□□狀。

第二天一大早,阿昊帶頭進山了。這一次他故意帶著這群人往更深處走去,而沒有走上次那條老路,他也趁著人多,多開條路,也在這片山林裏多找找,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收獲,同時也算是為下次進山做點先頭工作。

因為根本就沒有路,他們得一邊走一邊砍一些擋道的樹枝,雜草和灌木叢。總共隻有耿秋,阿清,阿竹,阿木帶有刀,所以他們四人一直在開路。不過沒多久,阿清就讓其他的人接手他們四人手中的工具開路,大家得換著幹活。

隻有二狗子嘀咕了一句:“阿昊上次不是進過山嗎,怎麼幾天就又得開路了?”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阿昊故意帶著他們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