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JP的共同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我們第一天躺在床上首先對家務進行了分配:我是個有創意的人,喜歡做菜,喜歡廚房,因此廚房由我來負責,包括烹飪菜肴和打掃衛生。JP是個軟件工程師,工作類型是整理數據分類規置,因此房間客廳都由他來整理打掃。我有個學生每天來我家上課學法語,朋友介紹的熟人價格,兩個小時我收她四百元,不過這已經足夠我們每天的家用了。因此既然是家用由我來賺,那麼其他的事情,比如洗衣服買菜都由放假中的JP來做。
事實證明,我們這樣分工效果還算不錯。除了我不時偷懶,兩個人去館子吃飯以外,JP盡職盡責地把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纖塵不染。衣服洗燙熨平,比我媽做得好。
一天他在那裏熨衣服的時候,我從後麵把他抱住,“我說,你還真是挺會做家務的。”
“這都是長期的單身生活培養出來的。”他說。
“這些我做不來的,JP。”我說,“我從小就不會做這些。我爸媽也不讓我做這些。”我先打個預防針,免得以後他挑我的毛病。
“你做飯好吃就可以了啊。”他說,“打掃房間什麼的,都是我來做。以後去了法國,也是我來做。”
“誰說以後跟你去法國了?”
他笑起來,“哪裏都行,反正我們不分開了。”
“嗯。”
在共同的生活中,我發現了JP身上很多我之前並不曾注意到的優點。
比如,他是個靜悄悄的人。走路的時候控製腳步,盡量不出聲;關門的時候也不會隨手一推,而是將門送到框子那裏,輕輕合上;起先他倒時差那幾天,我們的作息很不配合,但是我從來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起床;還有他也從來不會像我那樣,人坐在沙發上,然後伸手將手裏的本子或者報紙啪的一聲扔到茶幾上,他會站起身,走過去,將東西規矩地放好。
還有他很謙讓。蘋果掰開兩半,一大一小,給我的肯定是大的那一半。如果我打開電視了,他肯定就會關掉計算機的音響,用耳機聽音樂。我們要去哪裏吃飯,我們要做什麼菜,我們晚上要躺在床上看什麼電影,都是我說了算。問他意見才說,不問意見也高興地配合,像個最乖的小孩子一樣。
這個最乖的小孩子每天把我的靴子和他的鞋子都擦得幹幹淨淨,我的毛衣掉了一個扣子他就從頭到尾都釘一遍,我學生來的時候,要麼他去買上兩杯永和豆漿給我們,要麼他就準備一個頗豐盛的果盤。
這個學生是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姑娘,在澳大利亞念書,回國度假,每天被她媽媽用大德國車子載到我這裏來學法語,是個家境富裕,挺好看的頗有點小驕傲的家夥。起先除了上課,她跟我基本上沒什麼交流,後來過了幾天混熟了,就開始跟我侃她在澳洲的生活,再過了幾天就開始說起她回國之前剛剛分手的澳洲男朋友,最後憤憤然地得出結論,“如果賈森也像叔叔(指JP)這麼好,我怎麼會跟他分手呢?”
我表麵謙虛,心裏竊喜。
跟一個人生活日子久了,很容易受其影響而有些許的改變。我的個性漸漸地也在往一個安靜的、謙讓的、善解人意的方向靠攏。
帶著JP回我爸媽家吃飯的時候,我也會規矩地擺放好自己的鞋子,我也輕手輕腳地在屋子裏麵走路了,我也開始不跟外甥女爭奪燉酸菜裏麵的排骨和粉條了。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是我也不確定啥時候我會現原形。
春節之前,天氣越加寒冷。出去一圈,回到家裏感覺整個人都會凍得硬邦邦的。我忽然想起來他走之前那個宏偉的計劃,馬上翻箱倒櫃地把我那套行頭找出來:米色的羽絨短外套,黑色的緊腿褲子,紅底聖誕老人紋樣的短裙子和一整套的帽子圍脖和手套,還有最重要的那雙熒光綠色的短刀冰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