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迅速侵入的寒潮之謎(1 / 1)

寒潮是指大規模冷空氣(在氣壓場上為冷高壓)由亞洲大陸西部或西北部侵襲中國時的強降溫天氣過程。在天氣預報中規定,因北方冷空氣入侵造成24小時內降溫10℃,並且過程最低氣溫達5℃以下時定義為寒潮天氣過程。有時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雖達不到這個標準,但降溫也很顯著,則一般稱為強冷空氣。在寒潮或冷空氣前鋒經過的地區常不僅有強烈的降溫,還時常伴有大風和降水(雨、雪)天氣現象。

寒潮的形成是由於冬季冷氣團在西伯利亞不斷堆積加強,當成為強大的冷高壓後,在高空低壓大槽後部西北氣流的引導下,便大舉南侵,於是在我國秦嶺以北的廣大地區形成寒潮或強降溫天氣過程。入侵我國的寒潮主要有三條路徑:一是西路,從西伯利亞西部進入我國新疆,經河西走廊向東南推進;二是中路,從西伯利亞中部和蒙古進入我國後,經河套地區和華中南下;三是從西伯利亞東部或蒙古東部進入我國東北地區,經華北地區南下。寒潮的功是大於過的。

寒潮的“過”給人們印象最深,似乎一談起它就會與災害性天氣聯係在一起。可是寒潮對人類的益處,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地理學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寒潮有助於地球表麵熱量交換。隨著緯度增高,地球接收太陽輻射能量逐漸減弱,因此地球形成熱帶、溫帶和寒帶。寒潮攜帶大量冷空氣向熱帶傾瀉,使地麵熱量進行大規模交換,這非常有助於自然界的生態保持平衡,保持物種的繁茂。

氣象學家認為,寒潮是風調雨順的保障。我國受季風影響,冬天氣候幹旱,為枯水期。但每當寒潮南侵時,常會帶來大範圍的雨雪天氣,緩解了冬天的旱情,使農作物受益。“瑞雪兆豐年”這句農諺為什麼能在民間千古流傳?這是因為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高,是普通水的5倍以上,可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還能加速土壤有機物質分解,從而增加土中有機肥料。大雪覆蓋在越冬農作物上,就像棉被一樣起到抗寒保溫作用。

有道是“寒冬不寒,來年不豐”,這同樣有其科學道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專家認為寒潮帶來的低溫,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殺蟲劑”,可大量殺死潛伏在土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或抑製其滋生,減輕來年的病蟲害。據各地農技站調查數據顯示,凡大雪封冬之年,農藥可節省60%以上。

寒潮還可帶來風資源。科學家認為,風是一種無汙染的寶貴動力資源。舉世矚目的日本宮古島風能發電站,寒潮期的發電效率是平時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