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地區,不僅有奇特的山、石、洞,而且在“石龍”南藥泉山下,有我國最大的碳酸礦泉療養區,這裏的50多個療養院和療養所,熱情地迎接著天南地北的來客。
藥泉山下有四孔較為著名的泉流,即北泉、南泉、南洗泉和翻花泉。相傳,很久以前,達斡爾一牧民在藥泉山附近趕一隻腿部受傷的麋鹿,當這隻麋鹿涉過藥泉之後,居然腿傷痊愈,健步如飛而去。於是,達斡爾人最早知道這裏泉水的作用。每年夏天,常有達斡爾人、蒙古人遠道來此,在泉邊搭起帳篷,亦飲亦浴。他們往往是飲前披紅、殺豬祭神;歸去時,在泉邊棄石,以表示疾病和災害留在那裏。目前的南泉(古藥泉)東側的石堆就是棄石的遺跡,反映當時飲水盛況。
泉水中含有大量的CO2氣體和SIO2膠體,有鈉、鈣、鎂、鐵和碳酸氫根等離子,還有鍶、鋇和氡等微量元素,因此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南泉和北泉為飲泉,礦化度高達1.6克/升~1.7克/升,屬於鐵質重碳酸鹽礦泉,主要治神經衰弱,胃、腎、肝和心血管等疾病。根據科學鑒定和臨床實踐,證明藥泉水對腸胃病有特殊療效。有的多年潰瘍病人,經飲用礦水幾個月後,痊愈出院。南泉水呈棕黃色,清涼可口,飲後不久便不住地打嗝順氣。北泉水微呈乳白色,含許多CO2氣體,飲之若汽水。南洗泉位於藥泉河西側,如一個小遊泳池,夏天泉水清涼,每次洗浴20分鍾左右,完後可在附近的石龍巨蟒上曬太陽。翻花泉位於北飲泉西北,也是僅供洗浴用的洗泉。翻花泉因CO2汩汩湧出,翻起浪花而得名,泉水中含微量元素相當豐富,對治療多年不愈的牛皮癬、蛇皮等皮膚病有奇效,又被人們稱為洗瘡泉。有的禿頭病人來此洗浴兼用泉泥敷頭、日光浴、飲水等,頭上竟然神奇地長出了黑發。
藥泉山東南麓,有一處水量較大的清泉,是由兩組大小泉眼組成的淡水泉,無色無味,清澈潔淨,療養病員每天來此泉邊洗眼,感覺雙目明亮,仿佛點了眼藥水,因此又稱這個泉為“洗眼泉”。
這些神奇的藥泉,不同於一般火山地區的溫泉。它們都是溫度較低的冷泉,譬如南泉常年水溫2.3℃,北泉5.5℃。這些礦泉的形成與火山活動方式和地質構造有密切關係。藥泉山是最早噴發的火山之一,處於隆起帶中,東側斷裂發育,有十幾條斷裂線通過,因而成為礦水貯存和出露的地區。在火山活動時,岩漿上升過程中,產生大量CO2氣體和揮發物質,沿著深斷裂繼續上升,同老岩層中裂隙水相遇礦化,最後進入上部白堊紀含水層中貯存起來,在隆起區斷裂處出露地表,形成次生礦泉。由於礦化時間長,又在近地表含水層中停留,因而礦化度高,溫度低,多遊離CO2氣體。提取上來的泉水,放之稍久,氣泡逸出,並有赤褐色鐵質沉澱,其療效則明顯降低。有“聖水”之美稱的藥泉山礦泉,以其神奇的療效而飲譽國內外,目前,這種泉水還遠銷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