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理論,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中,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博傻理論告訴人們的一個重要道理是: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瓜。
《賣拐》和《賣車》是趙本山在春節晚會上演過的兩個經典小品。在小品中,趙本山對範偉飾演的廚師進行“忽悠戰術”,到最後終於將拐與車都賣給了他。這兩個小品在本質上都是博傻的遊戲,“賣車賣拐”的趙本山收獲頗豐。
在現今社會,博傻遊戲很流行。博傻遊戲的構成有時候很簡單,甚至可以說騙局是粗糙的,而這種騙局真就如它的字麵意思一樣,與傻瓜鬥智,也就是等待一個傻瓜上當受騙。
現在的人們已經慢慢了解了博傻遊戲的方式,也懂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然而博傻遊戲看似簡單,但是在很多時候,博傻遊戲依舊可以讓人防不勝防。特別是在這種簡單粗略的騙局剛剛出現的時候,確實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在股票市場,博傻遊戲也存在。很多人總是秉持著“有人比自己更笨”的策略進行一些非理性的投資,然後等待有人從自己手中高價買走那些根本不值錢的東西。股票市場中的博傻,就是高價買進股票,等行情上漲到有利可圖的時候再迅速賣出。這種操作策略在股市中被稱作“傻瓜贏傻瓜”。
其實從理論上講,博傻也有合理的一麵,博傻策略是高價之上有高價,但低價之下還有低價。遊戲就是個接力棒,隻要不是最後一棒,都是有利可圖的。做多了就有利潤可以賺,做空的人減少損失,而不巧接到最後一棒的人就是倒黴的人了。
博傻是一次性博弈中慣用的招數。因為隻是一次性的交易,因此人們就會更加無所顧忌地去進行這種博傻的博弈對抗。要知道,在博傻遊戲中,如果找到了“冤大頭”,所贏得的利潤要比一般的一次性博弈所贏得的利潤還要多。
博傻遊戲對於投機者來說,所抱有的思想觀點無非就是“世界上有比自己還要傻的人”。因此,博傻基本上已經成為投機者的最愛。對於投機者來說,博傻是一種更有價值的贏利策略。比如在期貨或者股票市場上,人們之所以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甚至願意出高價錢去購買,是因為他們預計,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願意出更高的價錢從他們手裏買走;比如不知道某隻股票的真實價格,但是有人願意花很多錢去買,就是因為他預期會出現花更高價錢來買的人。
博傻遊戲中,隻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最後的接棒人,就會成為一個贏家。當然,如果沒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錢來買你的東西,做一個比你還要傻的傻瓜,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