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遠遠的桐英與崔永濂身邊的心腹聽到主子們的笑聲傳來,也都低頭微笑著,又往後退了幾步。
***
恩科結束後,廣大考生大多選擇留在國都靜候成績出來時,葛歌與崔怡嵐主辦的榮典女學也正式麵向國都招收女學生。
如今國都中何人不知風頭最盛的便是平遠公家的女大人?據說這女大人生得國色天香,人也有極大的本事,那如今人人家中用的烏金炭便是這位女大人尋出來的,還是當朝第一位女大人,如今身邊帶著的四位女官有兩位都是貧苦人家的女兒…
屬於葛大人的傳說越多,窮苦百姓們對葛歌的好奇就越多,是以一聽說這榮典女學開始招收學生,學費低廉不止,學成後若是優秀的,葛大人還能安排工作呢!
這樣的條件著實誘人,加上前期葛歌派到外城平民中廣為宣傳也確實發揮了作用,報名第一日就招到女學生四十九人,全部為外城百姓家的女兒。
第一期報名持續五日,最後招到十歲至十三歲女學生一百八十三人。
報名結束後三日是榮典女學開學的日子,崔怡嵐因雲哥兒身子有些不適沒趕過來,便由葛歌主持開學典禮。
“女學中設女紅、算賬、各色手工製作等課程十七門,你們入學前三月先在明知堂啟蒙識字,三個月後可自由選擇其中一門課程來學習,每半年一次大考,連續兩次大考不合格者則清退出學院。三年學成出師後,成績合格者由官家選拔,優秀者可進官家產業工作。”
站在寬敞平整的廣場中,十一歲的蘇小蘭兩眼放光地望著站在高台上渾身散發璀璨光芒的葛大人,有些粗糙的雙手緊握拳頭,她一定可以像葛大人那般當一個厲害的女官,將來造福鄉裏的!
榮典女學開學後,身兼女官署與女學兩邊事宜,加上還要打理家中生意的葛歌一日忙似一日,關於毓敏郡主與太子為其衝冠一怒的傳說也在文人考生中廣為流傳。
有不齒於牝雞司晨者對之嗤之以鼻,自然也有推崇者對她崇拜至極。
這日,在文人集聚的國子監外不遠茶樓中,又有一群人為著毓敏郡主該不該入朝為官一事而辯駁起來。
“女人就在家相夫教子,入朝為官那是男子之事,若我此次能入選,定要上書國君,直言進諫,男主外女主內那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為著一個出身鄉野的粗俗女子屢破前規,隻怕日後在青史中留下惡名!”
“王兄此言差矣,毓敏郡主乃大義之人,早年為崔家軍籌備糧草,又捐出數萬家產賑濟貧民,後又發現烏金炭、獻高產穀種於國君,樁樁件件都是造福蒼生之義舉,以男女之別全盤否定毓敏郡主之功,眼界未免過於狹隘了。”
茶樓二樓雅間裏,在崔永濂的半強迫之下將榮典女學庶務交由王小茹打理後,終於有空閑時間與崔永濂出來微服民情順道增進感情的葛歌輕啟窗扉,望向茶樓內辯論的兩派書生,仿佛對方討論的人不是自己一般,還聽得津津有味:“這書生倒是會說。”
站得遠遠的桐英與崔永濂身邊的心腹聽到主子們的笑聲傳來,也都低頭微笑著,又往後退了幾步。
***
恩科結束後,廣大考生大多選擇留在國都靜候成績出來時,葛歌與崔怡嵐主辦的榮典女學也正式麵向國都招收女學生。
如今國都中何人不知風頭最盛的便是平遠公家的女大人?據說這女大人生得國色天香,人也有極大的本事,那如今人人家中用的烏金炭便是這位女大人尋出來的,還是當朝第一位女大人,如今身邊帶著的四位女官有兩位都是貧苦人家的女兒…
屬於葛大人的傳說越多,窮苦百姓們對葛歌的好奇就越多,是以一聽說這榮典女學開始招收學生,學費低廉不止,學成後若是優秀的,葛大人還能安排工作呢!
這樣的條件著實誘人,加上前期葛歌派到外城平民中廣為宣傳也確實發揮了作用,報名第一日就招到女學生四十九人,全部為外城百姓家的女兒。
第一期報名持續五日,最後招到十歲至十三歲女學生一百八十三人。
報名結束後三日是榮典女學開學的日子,崔怡嵐因雲哥兒身子有些不適沒趕過來,便由葛歌主持開學典禮。
“女學中設女紅、算賬、各色手工製作等課程十七門,你們入學前三月先在明知堂啟蒙識字,三個月後可自由選擇其中一門課程來學習,每半年一次大考,連續兩次大考不合格者則清退出學院。三年學成出師後,成績合格者由官家選拔,優秀者可進官家產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