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宮奏樂會引起楊堅如此不滿呢?

這得從皇帝與太子的複雜關係說起。

在皇權唯一的中國古代,皇帝與太子的關係是最難處的。一方麵皇帝與太子是父子關係,做父親的無不希望兒子快快成長,早日成為有用之才;一方麵皇帝與太子是一線領導和二線領導的關係,在老皇帝沒交權之前,太子就是身處二線的儲備幹部,老皇帝既希望太子成長,又不希望太子成長過快,一下子跑到自己的前頭。

然而矛盾的是,隻有一個皇位,如果太子占據了皇位,那麼老皇帝隻能去喝西北風,順便打兩瓶醬油。

有人說,老皇帝可以當太上皇嘛!

事實上,太上皇聽著好聽,實際卻是誰當誰知道,太上皇其實就是聾子的耳朵,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顧問,顧得上就問,顧不上就不問,不到萬不得已,不到走投無路,沒有哪個現任皇帝願意當太上皇。

現在東宮的奏樂觸動了楊堅敏感的神經,在他看來,這是東宮急不可耐想搶班奪權!

按照楊堅的邏輯,如果是個別官員拜見太子,可以理解為個人行為,現在一批官員穿戴整齊拜見太子,而且還奏樂助興,這就是集體行為了,而偏偏這個集體行為朕事先不知道!

莫非,你們覺得朕老了,你們想提前投到太子門下?

莫非,太子也覺得朕老了,想提前登基稱帝?

你們也太心急了,難道不知道,朕不給,你不能搶嗎?

就這樣,大大咧咧的楊勇在不經意間得罪了父皇和母後,而他自己卻渾然不覺,依然在東宮繼續著自己的太子生活,卻不知道,背後已經有人蠢蠢欲動。

風乍起

在楊勇身後,蠢蠢欲動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二弟晉王楊廣。

跟兄長楊勇相比,楊廣是一個心機很深的人,這一點他遺傳他的父親,而楊勇不知為何卻沒有深得父親的遺傳。

楊勇是個不拘小節的人,楊廣卻是一個小處也不隨便的人,從小到大,他時刻注意著自己的言行,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而父母的一舉一動,他也看在眼裏,然後默默地記在心裏。

漸漸地,楊廣通過自己的觀察有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父皇和母後現在都非常厭惡哥哥!

這個結論讓楊廣的內心豁然開朗,他一下子看到了爭儲的曙光,原來哥哥已經不再受父皇和母後寵愛,這意味著他的太子之位不再是不可動搖。

就此,楊廣動了心思,身為次子的他想當太子了。

從此之後,楊廣更加用心,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讓父母挑不出毛病,而相比楊勇,他有天然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與父母的距離。

身為晉王的楊廣,他的總管府遠在揚州,那個年月也沒有遠程監控錄像,所以隻要做好麵上的功夫,他的成績就比哥哥楊勇好的多。而太子的東宮離皇帝寢宮實在太近了,連冬至時奏個樂曲都被楊堅聽的一清二楚,這種近,讓人窒息!

從開皇十一年到開皇二十年,楊廣和哥哥楊勇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奪嫡賽跑。在這十年裏,楊廣一直在加分,楊勇則一直在減分,直止減到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楊廣超越他衝過終點。

楊廣的策略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父母麵前真情打動,在父母的隨從麵前以禮待人,以情動人,樹立自己的嫡係,瓦解別人的嫡係,此消彼長,最後勝利就屬於自己。

每次楊廣從大興城返回揚州都要深情地與父母辭行,在朝中雖是君臣,下了朝則是父子,這個時候不談國事,不談工作,就得以情動人,這一招三國時曹丕就對曹操玩過。給曹操遠征送行,曹植作詩,曹丕流淚,結果流淚是父子,作詩是君臣,最終曹丕就是靠真情流露壓過了才高自己的曹植。

再者楊廣深知父母的喜好,因此在這一點上他做足了文章。每逢父母或者父母的隨從到府,他便馬上緊急疏散府中美女,代以老弱婦女,同時樂器也經過特殊處理,不僅琴弦斷了,而且還落滿灰塵,這就向父母表明自己從不沉溺於聲色犬馬,這一點又高出楊勇一籌。

有道是,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得罪領導身邊的人,這一點楊廣和楊勇又是高下立見。楊勇對父母的奴才也就當他們是奴才,公事公辦,愛搭不理。

而楊廣呢,每逢聽說有父母的隨從受命到揚州,他必定親自到揚州邊界迎接,試想堂堂親王屈尊迎接奴才,效果自然是“當場受寵若驚,回去廣為傳播”。遇到皇後的婢女探訪,楊廣的正妻蕭妃則是與欽差婢女同吃同住,同榻而眠,這是何等的待遇?這樣做下來,效果也非常不錯,感動的欽差婢女“熱淚盈眶,肝腦塗地”。

再回到獨孤皇後最關心的子女問題,楊勇名下有十個兒子,都是由小妾而生,楊廣的名下隻有兩個兒子,都是由他的正妃蕭妃而生。兩相對比,如果你是獨孤皇後,你會更喜歡哪個兒子?

幾項指標比較下來,盡管沒有大是大非,但細節已經絕對成敗,幾項指標綜合,楊廣完勝,楊勇慘敗,此時的天平已經悄悄的向楊廣傾斜,隻要再加上一點砝碼,楊廣就將贏得這場比賽的勝利。

那會是什麼砝碼呢?這個砝碼很簡單,其實就是一個皇帝的安全感。

三人成虎

其實,在爭儲的過程中,楊廣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有一個團隊。

這個團隊的主力有三人,一位是隋朝名臣楊素,一位是楊素的弟弟楊約,一位是隋朝猛將宇文述,這三個人在楊廣奪嫡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最大。

尤其是楊素,他是楊堅和獨孤皇後麵前的紅人,他的加入讓這場奪嫡大戰徹底向有利於楊廣的方向發展。

而楊勇則是每況愈下,關於他的小道消息、大道消息、老道消息都源源不斷地進入了楊堅的耳朵裏,而楊堅的耳朵空間是有限的,注定有爆炸的那一天。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楊勇的過錯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隻是因為他這個人小處過於隨便,而這些小事積累起來就漸漸的變成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