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一生最難的修煉(1 / 1)

盛夏,收到老師從景德鎮帶回的一件禮物,一枚菱形的白瓷掛件,畫著幾片淡紅的花瓣,是寫意的荷花。握在手中,溫潤如玉,素潔典雅,我穿素色棉質的旗袍就戴著它,仿佛一朵夏荷靜靜開在心裏。

我和老師相識二十年,那年我剛參加工作,第一次給他的報紙副刊投稿,不久,那篇習作發表見報,此後多年,我們因文字結一段美好情緣。流年似水,他身上始終洋溢著西北漢子的豪爽剛烈,率真灑脫。他飽有一顆少年般幹淨的心靈,才思敏捷,風趣幽默,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不喜歡的人與事,決不苟同。他和我談文學、繪畫、書法、音樂,常常妙語連珠,海闊天空,三言兩語,卻如萬馬奔騰。我從沒聽他說過塵世的苦惱和瑣碎,他六十歲了,依然眼神純潔,笑容幹淨,胸懷磊落,卓爾不群。他常和妻子自駕去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天涯海角,將萬水千山都走遍他說,人生何嚐不是一場旅行,美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真正的好文字,潔淨飽滿,一清如水。

讀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不少人談起她的這本遺作,頗有微詞,說讀不懂。可是,我依然喜歡。小說在比喻和細節之處彰顯了語言獨有魅力和張力,宛如水晶一樣純淨透明,不染塵埃。她直麵自己內心的蒼涼,一支筆映照出人性幽微處的悲欣和無奈。她說:“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作家汪曾祺先生有一段話:文求雅潔,少雕飾,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說得真好,我把這段話一直當做自己寫作的座右銘。翻閱我少年時候的文字,仿佛是繁花盛開的春天,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漸漸年長,文字開始做減法,刪繁就簡,舍棄了雕琢和浮華,像秋天裏的一棵大樹,枝頭的繁華慢慢卸下,將枝椏伸向明澈的天空,有了靜氣和沉穩,也有了純淨和安然。

潔淨,大概是每個人一生最難的修煉,無論文字,還是人生。

盛夏,收到老師從景德鎮帶回的一件禮物,一枚菱形的白瓷掛件,畫著幾片淡紅的花瓣,是寫意的荷花。握在手中,溫潤如玉,素潔典雅,我穿素色棉質的旗袍就戴著它,仿佛一朵夏荷靜靜開在心裏。

我和老師相識二十年,那年我剛參加工作,第一次給他的報紙副刊投稿,不久,那篇習作發表見報,此後多年,我們因文字結一段美好情緣。流年似水,他身上始終洋溢著西北漢子的豪爽剛烈,率真灑脫。他飽有一顆少年般幹淨的心靈,才思敏捷,風趣幽默,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不喜歡的人與事,決不苟同。他和我談文學、繪畫、書法、音樂,常常妙語連珠,海闊天空,三言兩語,卻如萬馬奔騰。我從沒聽他說過塵世的苦惱和瑣碎,他六十歲了,依然眼神純潔,笑容幹淨,胸懷磊落,卓爾不群。他常和妻子自駕去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天涯海角,將萬水千山都走遍他說,人生何嚐不是一場旅行,美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真正的好文字,潔淨飽滿,一清如水。

讀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不少人談起她的這本遺作,頗有微詞,說讀不懂。可是,我依然喜歡。小說在比喻和細節之處彰顯了語言獨有魅力和張力,宛如水晶一樣純淨透明,不染塵埃。她直麵自己內心的蒼涼,一支筆映照出人性幽微處的悲欣和無奈。她說:“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作家汪曾祺先生有一段話:文求雅潔,少雕飾,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說得真好,我把這段話一直當做自己寫作的座右銘。翻閱我少年時候的文字,仿佛是繁花盛開的春天,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漸漸年長,文字開始做減法,刪繁就簡,舍棄了雕琢和浮華,像秋天裏的一棵大樹,枝頭的繁華慢慢卸下,將枝椏伸向明澈的天空,有了靜氣和沉穩,也有了純淨和安然。

潔淨,大概是每個人一生最難的修煉,無論文字,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