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德被迫搬出中南海(4)(1 / 1)

康克清正在為朱德可能要遭受批鬥心急如焚,她一見朱敏,如同看見可以訴說心裏話的人,她的著急她的憂慮,強烈地表現在她的言語中,可是作為晚輩卻無法分擔康克清媽媽的憂愁,隻能在傳達室裏一邊唉聲歎氣,一邊小聲勸解,讓康克清媽媽負重的心靈得到一些釋放。

後來批鬥朱德的大會在毛澤東親自幹預下才偃旗息鼓,草草收場。

正像朱德預料的那樣,主席是了解他的。到了1967年的下半年,元帥府的骨肉分離鬧劇愈演愈烈,最後連康克清也有家難歸了,她不能再在家陪伴朱德,被全國婦聯造反派組織拉去批鬥遊街,吃住都在全國婦聯的大院裏。朱敏再次去中南海時,隻見父親拄著拐杖,牽著他們的大兒子,步履蹣跚,遠遠朝傳達室走來。

朱敏一驚,康克清媽媽呢?怎麼讓父親一個人來?多日不見父親,他明顯地蒼老了,白發增添了許多,談話時爹爹的神色憂鬱,看得出來,父親的心情很沉重。和女兒見麵,不再像以前那麼樂嗬嗬的。朱德沒有多說什麼,一一詢問了幾個外孫情況後,然後又和以前一樣,要朱敏積極參加學習,正確理解“文化大革命”運動,把孩子教育好,要讓他們讀書,不要散在社會上。

朱敏問他康克清媽媽呢?朱德低聲說,在婦聯參加運動,暫時不能回來。

一邊的兒子,悄悄靠近朱敏的耳朵:“奶奶被抓去遊街了,昨天還在西單看見奶奶被押在汽車上,脖子上掛了好大的牌子,上麵還有紅叉叉呢!”

朱德不再作聲。朱敏也不想再問什麼了,在這個誰都進來的傳達室裏,他們父女能說些什麼呢?

朱德起身離開了傳達室,女兒望見他漸漸彎駝的背影,想,爸爸嘴上不說什麼,不等於心裏不想事,他比康克清媽媽更難,媽媽有什麼苦惱還能和我們說說,可是父親這樣身份和在這個高層領導的位置上,他的內心話隻能自己悶著,精神上的重壓隻能自己獨自承受,否則像父親這樣樂觀的人不會那麼快地蒼老,情緒也不會那麼低沉。

一把“抄家”大火,使父親的信化為煙燼,如今女兒手中惟一的親筆信,竟然是從別處征集來的

自從朱德開始被紅衛兵大字報打上紅色叉叉後,朱敏一家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緊張,一天比一天沉重。按照造反派的邏輯推理--“老子反動兒混蛋”,朱德的女兒勢必在劫難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