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陳雲拍案而起(8)(1 / 2)

首頁新聞軍事文化曆史

首頁>社科總館>傳記紀實>中南海人物春秋>第五章陳雲拍案而起(8)

第五章陳雲拍案而起(8)顧保孜中共黨史出版社

1973年1月,毛澤東、周恩來批準了國家計委提出的引進價值43億美元的成套設備方案,即後來人們常說的“四三方案”。其中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一米七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汽輪機、工業汽輪機製造廠等項目。這是中國工業發展急需的一批關鍵設備,有的“文化大革命”前就準備進口,但“文化大革命”一來,江青一夥揮舞極左大棒,把進口設備批成“投降賣國”,無人再敢建議。直到林彪垮台後,有關部門才又舊事重提。但張春橋卻說:一米七軋機上海工人階級自己能造,不用進口。然而,上海“工總司”的王洪文、陳阿大等一群造反起家的打手們,根本不懂技術,又壓製技術人員,鬧了一年多,連個軋機的影子也沒見到,鋼鐵工業的發展被他們一誤再誤。於是,周恩來、李先念再次布置國家計委申請進口,毛澤東很快予以批準。同年,還批準進口美國彩色顯像管成套生產線技術。江青等人又跳出來,橫加指責和破壞。

1974年2月,四機部有個技術員給江青寫信,“揭露”出國談判引進彩色顯像管生產線的中國代表團接受了美國康寧公司贈送的玻璃蝸牛禮品,是甘心讓外國人侮辱我們“爬行”。江青如獲至寶,氣衝衝地趕到四機部,發表一通講話,說美國康寧公司送玻璃蝸牛是“侮辱我們,說我們爬行”,要求退回,並強烈抗議。周恩來指示外事部門經過調查,弄清玻璃蝸牛是美國人常用的一種禮品,立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並通過決定,收回江青的講話。但經過“四人幫”的一鬧,這個彩色顯像管生產技術的引進被耽擱了好幾年。原本在引進報告上簽了字的王洪文,這時也隨著江青把臉一翻,說向外國買船是“迷信外國資產階級的假洋鬼子”,是“修正主義路線”。麵對壓力,協助周恩來進行引進工作的陳雲沒有退讓,反而要求在引進軋機時把眼光放得遠一些,連同必需的附件、備件一起進口。他說:這套軋機“如果缺了零配件,國內解決不了,就要推遲投產,耽誤一年就少生產鋼板300萬噸,很不合算”。針對“四人幫”不顧國家和人民利益拋來的“洋奴哲學”大帽子,陳雲非常氣憤,拍案而起,堅定地說:“如果有人批評這是‘洋奴’,那就作一次‘洋奴’!”

上章下章 [←]快捷鍵快捷鍵[→]

回到目錄回到讀書首頁

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宗:最具改革精神的皇帝到底是什麼造就了宋代的繁榮與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