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達抓住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大旗作虎皮,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理論家”
陳伯達,原名陳尚友,1905年生於福建惠安縣。從他曾祖父到他這一代,曾是四代書香門第。對這樣的出身,陳伯達一直否認,他自稱是貧農、破落戶。大約從17歲起,陳伯達便在惠安、晉江、廈門和上海混事。應該說,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有誌向和野心,但後來就成為中國政要,恐怕是他起先沒有想到的。
1922年到1924年,陳伯達在廈門通俗教育社任編輯,初步顯示了他的“筆功”。偶然的機會,他同後來叛變革命的陳文總和大批發商林紹平結拜為義兄弟。1925年春被接納加入國民黨,同年去廈門參與組織孫文主義學會。隨後到上海勞動大學讀書,對共產黨產生了興趣,求學於鄧中夏和瞿秋白門下。1926年秋到1927年4月,任中國國民黨汕頭市黨部秘書,後投靠軍閥張貞,任少校秘書。1927年,隱瞞曆史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天去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莫斯科學習期間,因參加所謂托洛茨基派組織,於1930年被遣送回國。1931年到北平中國大學任教授,講解先秦諸子哲學。稍後,在天津被捕。1932年出獄。次年又參加托派,也參與察綏抗日同盟軍前敵委員會的活動,成為了一個抗日者。
1937年,陳伯達來到革命聖地延安。由於他上過大學,在當時以農民為主幹力量的革命隊伍中,算是個真“秀才”,所以他成了毛澤東的政治秘書。這使他有機會接近毛澤東,也有機會施展他的筆下功夫。這為他以後的進一步升遷打下了好的基礎。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50年代陳伯達的主要工作是為毛澤東起草文件,做文字工作。1950年5月,“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成立,陳伯達、田家英、胡喬木參加編輯,作為主要成員編輯《毛澤東選集》,使陳伯達有機會係統地閱讀了毛澤東的著作。他抓住這個機會,把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大旗抓在手中。新中國已經誕生,毛澤東已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人民的領袖。對於陳伯達來說,抓住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大旗,他也就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理論家”了。
1951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陳伯達的《論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結合》一書。此後,陳伯達又發表了一係列宣傳毛澤東思想的著作。這些著作的出版發行,使陳伯達在國人印象中儼然成為中國的“首席理論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