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息一出天下震驚,一時之間諸侯國紛紛聲援。
而後又有一道消息傳來,齊國國君發出昭告,因為周天子昏庸無道,導致地感崩壞,朝臣畔之,天子所行之事天理難容。齊國決定退出共主大周王室之約定,不再奉周天子為主。
齊國的這一做法更加是如同大地震一般,激蕩著天下的各大諸侯。
很多小國聞到了危險的氣息紛紛表示,齊國怎麼敢如此大膽,如此違背周祀難道不怕遭到天譴嗎!
聽到這種消息很多諸侯國的國家都非常明白其中的原因,也明白齊國國君齊前莊王的算計。
沉默了片刻之後楚國國君楚若敖發聲了,表示支持齊國,周天子昏庸,所行之事有為天理,為天理之不容,宣布不再奉周天子為主,退出共主周王室的約定。
有齊國牽頭、楚國效仿,其他諸侯國,如同宋國、晉國、秦國、韓國、燕國紛紛表示不再奉周天子姬宮湦為主,退出共主周王室的約定。
僅僅在這頃刻之間,便有數位大國不再共主周王室,紛紛獨立出來。
一時之間周王室便被所以的矛頭所指,而那些共主周王室的小國則是如喪考妣。那些大國退出天下共主的約定,沒有了這一層約定隻會更加肆無忌憚的吞並其他小國。
所以這個消息一出,對於他們這些小國都是人心惶惶,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大周王城……
諸侯國過的消息很快的就傳到了大周王城,很快的就傳到了姬動的耳朵裏麵。
在王宮的朝會大殿中,姬動坐在主位之上,而下方杜安、伍舉、王陽明、雨化田、褒姒都在。
其中雨化田站在最中央的位置,手中拿著一個竹簡,其中記錄著他這幾天來一直在收集的情報,以及各大諸侯國傳來的各種消息。
其中就包含了,周天子昏庸無道,欲立褒姒而殺申後,行事天理不容,申侯集結軍隊數萬兵卒欲替天行道討伐周天子。
又有齊國全部不在每年向周王室納貢,不再共主周天子,其他諸侯國紛紛響應。
主位之下褒姒聽到申侯以周天子欲立自己為後而殺死申後為由討伐周天子而氣憤不已。
明明就是申侯與申後勾結,與欲虢公鼓一起另立姬友為天子,被周天子發現,從而先發製人殺死了申後。可卻被申侯傳成了周天子想要立自己為王後,而殺死申後的。
兩者之間天差地別,那個時候自己連周天子是誰都不知道,何來周天子欲立自己為後而殺申後之事。
而且通過這幾天都了解她才發現,其實世人都誤解周天子了。周天子根本就不是傳言之中所說的那樣昏庸無道沉迷酒色。最關鍵的是,天下之人竟然相信申侯的說法,紛紛聲討周天子。
這讓褒姒即氣憤又無奈,同時也明白了周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好的傳言,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周天子廢黜王後申後,而立寵妃褒姒為王後,致使申後的父親申侯大為憤怒,因此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
此消息一出天下震驚,一時之間諸侯國紛紛聲援。
而後又有一道消息傳來,齊國國君發出昭告,因為周天子昏庸無道,導致地感崩壞,朝臣畔之,天子所行之事天理難容。齊國決定退出共主大周王室之約定,不再奉周天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