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竊國 第一百三十一章 教育(1 / 2)

於孝天當然不光是在科舉考試方麵進行改革,他在進行科考製度改革的同時,也令人選擇了相當多的實用的書籍,令工部大力刊發,印製出大量的書籍,然後發放到各地供學子們購買閱讀學習。

這些年來於孝天在福建和台灣隱伏期間,就通過各種手段,從西方弄來了不少各學科的書籍,翻譯過來進行了印刷,供給當初他在台灣等地設立的學校以及學生們學習之用。

現在孫元化被他從淡水弄回到了京師,在六部之外,又成立了一個教育部,直接把孫元化委任為了第一任教育部部長,獨立於六部之外,專司負責教育方麵的事情。

原來的京師國子監和南京國子監則都歸入教育部之下,專司培養有用的學生,原來國子監之中的學生,擇優留用,其餘的遣散回鄉,從福建和台灣等原來他成立的各種學校之中,錄取了一大批年輕學生入國子監進行深造。

而國子監之中教學科目,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製,取消了大量以前所學的東西,重新開設了很多課程,其中既有幾何代數又有一些機械、化學、物理方麵的學科,還有行政管理等學科,所學的東西比之以前國子監設立的科目要豐富很多倍。

至於師資方麵,由孫元化負責尋找,他的三個兒子在很多學科方麵,都有很深的造詣,全部進入國子監任職,稱之為教授。

另外一部分以前在台灣各地傳教的有紮實學問根底的傳教士,也被特準移至國子監之中任教,特準他們在監管之下,教學之餘,在京師和南京兩地建立教堂進行傳教,同樣要求不得他們在國子監對任何學生宣傳他們的教義,否則的話便將其逐出中國。

教會方麵得知消息,高興的屁顛屁顛的,因為他們長期和於孝天合作,發現於孝天並不十分抵觸他們傳教的事情,算是一個親教分子,雖然他拒絕入教,也決不許任何家人軍人入教,但是卻一定程度上允許他們在地方傳教,雖然要對他們監管,設定了很多規矩,使得他們無法敞開了傳教,但是這已經讓他們相當滿意了。

現如今於孝天登基稱帝,成了大中國的皇帝陛下,有這麼一個親教的皇帝支持,他們認為以後在中國傳教,將會是一帆風順的事情,所以對於於孝天的要求,他們絕對不敢不答應,傾其所有想盡辦法從歐洲搜羅具有相當高學識的教士,前來中國傳教,並且在國子監之中兼職任教,傳授各種他們所學的知識。

甚至於於孝天對教會提出,連帶一些被教會認為是異端學說而準備加以迫害,甚至已經準備處死的一些學者,他也要,將他們盡數送來中國,於孝天可以開放更多的地方,供他們建立教堂傳教,換取這些異端學說的學者,至於這些人來到中國之後,將會給予豐厚的待遇,提供足夠的資金供他們研究。

特別是有關航海學、機械學、天文地理以及化學、醫學方麵有建樹的學者,更是歡迎他們前來中國進行繼續研究,於孝天特意在他私人的小金庫之中,撥出大筆資金,交給教育部方麵,專司提供給這些願意到中國來繼續進行研究的學者使用。

當然隻設立兩座國子監是根本不夠的,於孝天所推行的治國理念和前朝曆代都不相同,現如今他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強力推動各種社會分工的細化,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對於行政管理者的需求數量也會顯著提高,今後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

這就需要教育先行,培養出更多的讀書人,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隻有社會上少數人才能讀書,而是逐步要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質,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學到新的東西,直至最終做到全民教育普及。

而且以後像工商業方麵的發展,對於技術工人的數量會需求越來越多,全都是文盲肯定會製約發展,他想要工業發展進程加速,就要讓更多的工人在生產之中,對於生產技術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全都依靠他一個人開金手指,把後世技術移植過來,一旦有朝一日他駕鶴西去,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工業機械技術的停滯。

所以他需要更多的人進入到研究領域之中,去琢磨去探索,去研究各種學科的知識,掌握其中的精髓,然後學會創造,這樣才能使得中華民族始終站在世界科技領域的最前沿,才能始終控製著世界的脈搏,成為世界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