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死相依(1 / 2)

公元前410年魏國派遣樂羊、吳起統帥軍隊,經過三年苦戰,於公元前407年占領了中山國。

中山國敗局已定,殘餘部隊退入太行山中。且說太行山地勢險要,崇山峻嶺連綿千裏,曆來被視為兵家要塞,其一線天“決羊腸”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山武公手持長劍,坐於磬石之,雖身負重傷,渾身鮮血,卻難掩他英武不凡之勢,孔武有力之態。他眉宇不時觸動,強忍傷口痛楚,整軍歇息。片刻,忽聞探子前來上報:有追兵來犯。

武王命手下一年輕有為大將上前道:“呼哈將軍,你我雖名為主仆,實為兄弟,眼看中山國遭滅頂之災,你先行帶領王後和幼子先行退守山中,為我部族留存血脈,寡人自行斷後阻敵。”

呼哈將軍聽聞,跪於地上,聲淚俱下:“君上,萬萬不可。”

中山武公視死如歸道:“自吾狄族建業以來,數百年南征北戰,從未如此大敗,今昔幾百年基業,盡毀於吾寡人之手,即便戰死沙場亦無臉見列祖列宗。”

呼哈將軍聞言,俯身低首道:“君上,吾族之輩皆英勇善戰,自成立中山國數百年間幾經沉浮,雖乃偏隅一小國,各國亦未敢小覷,今各列強聯合來犯,誓必將吾國斬草除根,以免後患,君上萬成不可意氣用事,正中敵軍下懷。”

中山武公執意道:“吾意已決,如不能抗敵至死,不足以慰犧牲了的百萬將士。”

“請君上三思!”眾人一席跪於地,齊聲請求道。

“此諭就當寡人的最後一道軍令。”武王一整衣冠,正顏道,“呼格將軍聽令:率一小分隊攜少主和王後從後方撒退,其餘將士準備防禦,隨我誓死守住決羊腸崖口。”

眾將士一片靜默,無人領命!

呼哈將軍突然起身,橫劍於頸上,抗命道:“吾等萬死得保君上與少主的安全,如君上一意孤行,臣當即自刎,以身殉國,先行一步。”

其餘將士見狀,亦橫劍於頸前,齊聲道:“請君上與少主先行,吾等斷後。”

武公見狀,忍痛緩緩起身,氣急敗壞道:“爾等還當我是王上嗎?”

說完,提劍欲衝峰上前,被呼哈將軍攔劍擊落於地,並呼喚左右道:“君上身負重傷,不可再戰,將君主扶於後方撒退,護君主和少主周全。”

左右拱手領命,強製性的攙扶起武公左左胳膊,帶領百餘眾將士撒退後方。

王後懷抱一幼兒與一眾女眷歇於一旁,多日勞累奔波,皆是衣冠淩亂,神情疲憊不堪,見呼哈將軍忠心護主,不禁感慨萬千:“將軍實乃忠貞之人,大難當前中山國有如此忠肝義膽之士,實乃國之幸也,君之幸也。”

呼哈將軍轉身行至王後麵前,拱手道:“請王後與君主同行,為君上分憂寬心,保少主周全,以圖他日。”

王後起身相迎道:“將軍今日恩情,本宮必將銘記於心。”

“王後言重了,君上對臣等恩重如山,今為君上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呼哈將軍舍身為國,悲感動天,定會全身而退。”

“若末將不死,必將尋到君上,重振旗鼓,光複山河。”

“如此王上和小兒的安危有托將軍,本宮無以為報,請受一拜。”王後說著就要俯身行禮。

“王後何需此言,折煞末將了,”呼哈將軍慌忙製止道,“王後雖貴為國母,亦是中山國國師,你我各屬其職,上陣殺敵乃卑職份內之事,若非王後預言我國即將遭受滅國之禍,諫言王上早日防範,恐怕末將很難保全王上和少主撤退到此。”

“說來慚愧,”王後道,“本宮自年幼繼承家學,習得術法占卜,身懷玄門法道,縱然曉陰陽通天理,驅凶避禍,卻不能有違天命,泄露天機,逆天改命,大難當前隻能袖手旁觀。”

“王後不必自責,您身負家族與仙緣的盟約,曾與先王約法三章:不可以法治國,不可以法亂世,不可以法違天。即便如此,娘娘一族祖孫三世,輔佐三代君王,皆治國有道,令中山國興盛一時,若不是他國背信棄義,自毀盟約,今日也不至於國破城亡。今後還望王後繼續獻救國良策,助君上一洗今日之恥。”

王後聽聞,不禁雙目通紅,超凡脫俗的臉上露出幾分失落:“恐怕天命難違。”

“如若天要亡我中山國,望請王後守護君上和少主周全,哪怕日後淪為布衣,做回市井,平平淡淡,開開心心,能為我狄族留得一絲血脈,吾願足已。”呼哈將軍跪地抱拳,懇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