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2.大浪淘沙(2 / 2)

年輕,難免幼稚,幼稚,自然天真,很容易被那城牆上斑駁的苔蘚,書場中嗚咽的琴聲,已是舊夢的秦淮畫舫,既非北音更非吳語的藍青官話的慢條斯理……種種殘留著似乎還透出絲絲縷縷的古色古香,所陶醉,所觸動。尤其當春意闌珊,微風細雨,時近黃昏,翩翩燕飛之際,那一刻的滿目蒼涼,蕭條市麵,滄桑塵世,思古幽情,最是令人惆悵傷感的。

那時,想不到半個世紀以後,那舊日追尋的情調,已被太多殘酷的現實衝擊得蕩然無存,再一次故地重遊,那河之洲,江之濱,便隻剩下楊升庵的《臨江仙》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慨,以及更多的是震撼於這大浪淘沙的嚴峻。

還有什麼呢?屬於你的時間已是屈指可數,除了最好年華,付諸東流之憾,時光蹉跎,一事無成之悔,也許隻有辛稼軒那“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蘇東坡“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之歎了。

但是,這是誰也不能逾越的大浪淘沙的規律,曆史,永遠是這樣一浪一浪地奔流不息。過去的,也就過去了。然而,在南牆根曬太陽,看日影移動,在樹蔭下揮蒲扇,聽蟬鳴聒耳,即使在這方寸地,漁歌唱晚,倦鴉歸林,霞綺漸淡,夕陽猶紅,我發現,也還是足可怡情悅性,頤養天年的。於是,我就十分同情那些腿腳打絆,還在台麵上抖精神,還掙紮著拔嗓子,還力竭聲嘶要唱主角,還“老夫聊發少年狂”地裝嫩,還要像魯迅先生筆下的“女吊”,在舞台上。扭捏作態的同行了。閣下,你已經老大不小,青春不再,這是何苦來呢?

應該明白,生活的樂趣,人生的追尋,思想的鋒芒,對於世界的視角,對於曆史的評價,不同年齡段的人,會有不很一致的觀點,更有絕不一致的做法。

到了這把無欲無求的年紀,到了回憶超過想象的年紀,到了坐在看台上看球場中人角逐的年紀,到了成為閑雲野鶴自己支配自己的年紀,大可坐下來,從曆史洪流的大浪淘沙過程中,覓得一知半解,點滴心得,便算不虛度一生了。

走了一輩子路,吃了一輩子飯,生了許多閑氣,遭了許多劫難,交過不少朋友,當然,也認識不少壞蛋,你把別人整得夠嗆,別人也把你修理得夠慘……中國知識分子活到這種程度,活出這個水平者,實在太多太多。無論怎麼不濟,仨瓜倆棗,芝麻綠豆,總是能夠總結出一二,體會出二三來的。哪怕是假語村言,貽笑大方,癡人說夢,笑掉大牙,又有何妨呢,橫豎不就是“笑談”嗎?

“笑談”,便成了我在這方寸地中,消磨長日的唯一營生。既然是“笑談”,難免被人撇嘴,難免惹人不快,固然,因此而罵我者頗眾,但到了這把年紀,恕我不敬,也就隻能去他媽的了。

於是,一杯濁酒,一盤殘棋,一杯釅茶,一段陋文,也就無所謂他人的口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