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辯論(1 / 2)

看到湯明月在下麵如此的受歡迎,林青璿的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一絲驕傲。

“那位公子是誰呀,怎麼如此受歡迎。”一名女子看著下麵眾星捧月般的場景不由得好奇起來。

“素素,你怎麼連他都不認識,你最喜歡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出自他之手,那首青玉案·元夕,其中的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真的是好有意境。”

“哪裏,哪裏,小媚,你說的那個人在哪裏。”閣樓上,不認識湯明月的女子都急不可待的掀開紗簾,朝著底下望去。

“咦,青璿姐姐,你怎麼不去看看呀!”叫素素的那名女子好奇地詢問道。

林青璿臉上露出一抹嬌羞,說道:“那是我家相公。”

“刷,刷,刷......”閣樓上的女子齊齊看向正端坐著的林青璿。

臉上都露出一絲驚詫萬分的表情。

“青璿姐姐,你已經結婚了呀!”小媚不無羨慕地說道。

“還,還沒,不過也快了,再過三日,我與明月就將成婚了。”林青璿雖然滿臉羞澀,但是語氣中透露著慢慢地幸福感。

“呀,那到時候我可一定要過來討杯喜酒喝了。”小媚說道。

“我也要去,青璿姐姐不介意吧!”素素也同樣說道。

“還有我們,我們也要。”其餘的女子也都紛紛出口。

“都來,到時候青璿一定為你們準備好酒席。”林青璿成婚,最大的遺憾就是親人不在身邊,不過這也是被京城的那檔子事逼的。等到三日後與湯明月成婚了,京城那邊也就無可奈何了。能有這麼多剛認識的人為她與湯明月來祝賀,自然也是好的。

這事過後,樓上的女子都圍繞著林青璿,不停地詢問起湯明月的事跡來,將樓下的幾位書生特地準備出風頭的佳作都置若罔聞。

今日軒寶閣準備的話題就是三國圍攻趙國之事,雖然這些學子講的都是一些紙上談兵之事,並無實際意義,但其目的是讓這些學子能提前去了解、分析一些時時政事,為將來為官鋪上一條道路,這也是讀書人將軒寶閣的地位捧得如此之高的另一個原因。

在湯明月下台後,馬上就有一名讀書人迫不及待地上去談論自己對三國圍攻趙國之事做談論,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甚至於前方的幾個關口該如何防守,如何進攻都做出了一番模擬,引得台下的眾人齊齊叫好。

隻是當他將這一番言論說完之後,等待了許久都不見閣樓上有丫鬟出來遞紙條,最後也隻能搖頭歎息。

“明月先生。”安墨染見湯明月從頭至尾都隻是看著別人在台上高談闊論,完全沒有上去的意思,隻是偶爾與身邊的幾名書生聊些什麼,所以就想過來試探一下。

“安兄。”湯明月也同樣招呼道。

“先生怎麼不上台暢談一番,好讓我們這些讀書人聆聽一下先生的高見。”

“還是算了吧,我隻聽聽就行,不參與討論了。”湯明月連忙擺手拒絕道。

安墨染與身邊的其餘讀書人接連勸了好幾次都被湯明月拒絕,看著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夜也越來越深,安墨染心裏也隻好放棄了。

前麵的一名讀書人下台後,上來了一名湯明月有些意外的人。

“這人不是陳國的讀書人嗎,怎麼也能上台?”湯明月向著身邊的一人問道。

這人聽到湯明月的問話後解釋道:“國雖然有界,但是文人是無國界的,陳國的讀書人可在我趙國參加科舉,反之也亦然,在別的國家取得的功名,他們自己的國家也是承認的。”

聽著這人的解釋,湯明月心中微微有些驚訝與讀書人地位的超然。

見湯明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這人就接著解釋道:“趙國、胡國、陳國、紀國以及大明國,這五個國家的科舉不管你是在哪個國家參加,都能在其餘幾個國家得到承認,科舉三年舉行一次,學子有千千萬萬,不可能非要等著自己國家的那麼一次,所以有些讀書人會不遠萬裏去別的國家參加科舉,等中科舉了再回到自己國家就是,不過舉辦科舉的那個國家也會挽留這些他國讀書人,至於留不留下,他們自己地選擇了。”

湯明月恍然的點點頭,心道:“看來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還是太少了,有些東西是想當然的認為,再過幾月自己也要參加鄉試了,是該要抽點時間看一些這個時代的書了,不然到時候玩砸了,那就真的玩完了。”

韓軒一上台,那股看誰都不起的老毛病又犯了,先是將自己的後台搬出來顯擺一番,再將剛才眾多才子說的全部貶低一下,再是言語之見流露出你們趙國的文人都是垃圾的意思,搞得台下的趙國讀書人群情激奮起來。

安墨染再次來到湯明月身邊,語氣不平地說道:“先生,你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