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紀皇在政事殿內批閱奏章,一名頭發花白的老太監站在紀皇身邊,微閉著眼睛,似在打瞌睡。
許久,紀皇放下手中的毛筆,老太監在這時也正好睜開了雙眼。
紀皇放下筆後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自言自語地說道:“朕有點想念今日吃的那烤鴨了。”
老太監沒回答紀皇的問題,依舊麵無表情的站著。
“許公公。”紀皇這時候似乎響起了什麼,轉頭叫喚道。
“老奴在。”那滿頭白發的老太監聽到紀皇在叫喚自己,急忙躬身上前一步。
“朕記得讓你查一下那幾人,查的怎麼樣了。”
“回陛下,那四人確是趙國使臣,今日午時才入的京城,一下午都在禮部那邊,隻是禮部的眾位大人好似刻意在避著幾人。”
“哼,葉淩耀也就隻能玩玩這種把戲了。”紀皇冷哼一聲說道。
許公公好似沒聽到這話一般,接著說道:“趙國使團共來了四名官員,其中那個白臉胖子是此次使團中官職最大的,叫湯明月,此人是新進狀元。”
“哦~還是個狀元,朕沒記錯的話,趙國的科舉可是剛結束沒多久,這使團到我紀國京城需花費一月時間,這趙皇就這麼著急的派出這新科狀元來出使我紀國,也不怕朕將這狀元扣下了。”
“回陛下,這湯明月不僅是今年的狀元,而且是趙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三元及第的狀元,而且據說此人對於詩詞一道尤為精通,另外,趙國民間有著諸多話本廣為流傳,都是出自此人之手。”
“竟有此事?”紀國對於湯明月的才識有些驚訝。
“陛下,您前幾日誇耀過的青玉案·元夕正是出自此人之手,並且,近幾日,宮中流傳的那一本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話本也是此人寫的。”
聽到許公公這麼說,紀皇對於湯明月的興趣越來越濃,隨即接口道:“你在說說此人還有別的什麼特異之處。”
許公公想了一下才說道:“回陛下,暫時隻查到這些。”
紀皇聽後也隻能點點頭,說道:“那其餘幾人呢?”
“其餘兩人倒是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趙國官場的普通官員,一名叫江華雲,另一名叫刁信,隻是趙國使團中的另一名年紀較輕官員叫公孫康,此人還與陛下有著一絲牽連。”
“公孫康?”紀皇聽到這個名字後眉頭微微皺起,在腦中思索著這個名字。
“朕記得榮皇後是姓公孫的吧!”
那許公公聽後老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說道:“陛下,這公孫康正是榮皇後的侄子。陛下小時候還抱過他。”
“竟有此事,這可真是有意思。”紀皇聽到這個消息後,臉上不由得露出的一絲欣喜。
隨即,紀皇也沒了批閱奏章的興致,站起身來,說道:“今夜就去榮皇後那裏吧!”
說著就大步朝著政事殿外走去。
------------------------------------
第二天一早,湯明月安排江華雲與刁信兩人接著去禮部,自己則隨便找了個理由,他可不想再被那麼晾著了,雖然自己不至於無聊,但也太沒麵子了,所以,今天湯明月就不打算再去禮部了。
至於公孫康,想來也是不想去禮部受那白眼,還不如跟著湯明月來的有意思。
兩人走在大街上,隨意找了一家早餐鋪子,點了一些東西後,就在路邊支的小桌子上吃了起來。
兩人正吃著,就見不遠處有兩人騎著馬,在道路上狂奔。
眨眼之間就靠近了湯明月這邊,膽小的湯明月頓時被嚇了一跳,條件反射的朝著對麵的公孫康撲去。
公孫康就這麼看著一張大臉朝著自己撲來,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看著那張臉在自己的眼裏越放越大。
“碰!”兩人撞在一起。
湯明月心有餘悸地站起身來,拍拍身上的塵土說道:“還好我躲得快。”
“咳咳~”被湯明月當成墊子的公孫康渾身疼痛地從地上爬起來,一臉不善的看向湯明月。
好在這時候這鋪子的老板及時跑來了過來,一臉關心地詢問道:“客觀,您沒事吧!”
“那兩人是什麼人,怎麼能在京城裏縱馬?”湯明月看著兩個遠去的背影說道。
那鋪子老板搖頭說道:“客官,一看你就不算咱們這裏的人吧。”
湯明月點頭後就見那老板說道:“那是大明國的使臣,在咱們京城向來都是這般的,習慣了就好。”
“大明國?”湯明月在腦中回想了一下之前看過的介紹。
大明國在紀國的西邊,國力上來說要超過趙國、紀國、陳國、胡國這四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一直都有想要往東邊侵略的念頭,但礙於這四個國家一直同氣連枝,大明國一旦發兵,其餘幾國就會派兵增援,致使大明國一直無法擴張自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