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叫蕭文壽的老太太真的特別長壽,她活了八十一歲,劉裕駕崩了她還為兒子哭喪呢。在劉裕的兒子登基即位後,老壽星才駕鶴西去,比她那個不幸早亡的老公幸運千百倍。死在兒子發跡之前的劉翹一生都掙紮在貧困低保線上,《宋書》“孝皇之殂,葬禮多闕”的記載告訴我們,劉翹死的時候,家裏窮得連陪葬品都沒有,隻能草草一埋了之。
這裏的“孝皇”就是指生前沒享著兒子福的劉翹,劉裕登基稱帝後,追尊父親為“孝穆皇帝”。這是例行私事,每個老爸不是皇帝的草根皇帝即位後,都會追封自己的先人,清一色授予皇帝榮譽稱號。
一般情況下,起於貧寒,由草根階層打拚為皇帝之後老爸仍健在的極為少見,像石勒、劉秀、朱元璋一幹人都是沒爹的皇帝,隻有劉邦的老爸很幸運,老爸劉太公跟著兒子享受尊榮,但這還得益於劉邦的老對手項羽心慈手軟,不然早把他父親燉成肉湯和劉邦一起喝了。
劉裕的童年時期是很貧苦的,生活也就是喝湯的水平,當然不是肉湯,有菜湯喝就不錯了。你想呀,一個女人拉扯著三個能吃能喝的小子,日子能好過嗎?
這樣的家庭條件,劉裕自然沒有機會上幼兒園、上私塾去學知識,當富家孩子在教室裏搖頭晃腦地背誦“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時候,小劉裕卻在街頭為一雙草鞋五毛還是一塊,跟顧客上帝在搖頭晃腦地講價呢!
別以為他在買草鞋,他是在賣草鞋。
為了掙錢養家,劉裕很小的時候就拎著媽媽編織的草鞋在大街上擺地攤賣草鞋,跟三國時的劉備操的是同一種業務,劉皇叔當年也是背著草鞋沿街叫賣。這老劉家還真稀奇,賣草鞋竟賣出了兩個皇帝!
很幸運的是,擺攤的劉裕沒有被城管抄了攤子踩在腳下,那時候的京口還沒把城市文明創建工作擺上議事日程,所以也就沒有神勇無比的城管,對於小攤販來說,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福氣。
一生福星高照的劉裕在中國成百上千個皇帝中,事業成就以及英明機智度,絕對能排進第一方陣。他四處征戰討伐,統一了整個南方,使混亂割據的長江以南地區得以休養生息,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鐵騎的南下侵擾破壞,對後來的中華大一統局麵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但這麼個創造了如此豐功偉業的品牌皇帝,其實年輕時實在不咋地,各方麵都提不起來,完全不是一個合格的又紅又專的帝王事業接班人。他是一個半文盲,史書說他“僅識文字”,草鞋那麼大的字,他認得的也裝不了一籮筐,識字水平估計也就能準確無誤地分清男廁女廁。
這也難怪,一個賣草鞋的小男孩和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樣悲慘的,哪有能力去享受知識帶來的溫暖呢?
《資治通鑒》對劉裕年輕時的德行有過兩次評價,都是相當負麵的。司馬光先生挺不客氣地連著給了兩個差評。
一次說他“輕狡無行,盛流皆不與相知”;
一次說他“好樗蒲,為鄉閭所賤”。
從字麵上看,年輕時的劉裕輕浮狡猾,喜好賭博,一副二流子模樣,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人都看不起他,連那些鄰裏鄉親看見他都不屑地朝他翻白眼。
“樗蒲”就是賭博,劉裕特好這個,嗜賭如命,有倆錢就往賭桌上扔。錢輸光了紅著眼睛打白條繼續跟人賭。這點跟他老祖宗劉邦還真的很相像。劉邦年輕時也是這德行,天天在村口小賣部打白條賒買老酒香煙啥的,差點把小賣部賒得破產倒閉,惹得小賣部的老板經常跟在他屁股後麵催債要錢。
劉裕這方麵也不遜於劉邦,走到哪兒都能碰見債主。有次因為欠下當地狠角賭徒刁逵的賭債無錢償還,被刁逵捆綁在拴馬樁上強行討要。
被人要賭債要到這份上,相當慘。不過那刁姓債主更慘,劉裕得誌後,他遭到清算,被劉裕殺了。這件由賭博引發的慘案充分說明:賭博有風險,參賭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