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粉絲眾多的“劉天王”(2 / 3)

其實,這類問題的黃金處理法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趾高氣昂的“大人”看見誠惶誠恐的“小人”,抱抱拳握握手哈哈一笑就過去了。

在這方麵做得不及格的劉裕應好好向他的前輩們學習一下。類似的例子曆史上發生過無數次,很多帝王將相都做得非常文明得體。

春秋名相管仲當年為了阻止齊桓公回國即王位,埋伏在半路狙擊齊桓公,要不是衣服上的銅製衣帶鉤碰巧充當了防彈衣,齊桓公就被管仲一箭穿心了。可齊桓公登上王位後,不但沒把管仲大卸八塊,還拜管仲為宰相;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囧事盡人皆知,但他功成名就後,並沒有去殺死那個讓他鑽褲襠的人,而是找到他給他官做;同樣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後趙皇帝石勒也比劉裕來得高尚。石勒寒微時多次在村裏跟一個叫李陽的鄰居為爭奪漚麻池而拳腳相向,石勒沒少挨他揍。當石勒主宰天下,大宴老家的眾鄉親時,那個李陽打死也不敢去赴宴。石勒專門派人去催請,並寬慰李陽說:“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

劉裕正是把布衣之恨過分上升到國仇家恨才遭致批評的,這事他幹得小肚雞腸,不光明磊落。

話說回來,皇帝有幾個是光明磊落的呢?在法製廢弛、權謀盛行的年代,光明磊落的人是無論如何坐不到皇帝位置的,而劉裕,他本身也不是光明磊落之人,要不然怎會搶了司馬家的天下?

司馬家確實怪倒黴的,天下被臣下像籃球一樣地搶來搶去,搶籃板高手劉裕都隻能屈居“二搶”之位,不過,那個“首搶”桓玄其實也是“二搶”劉裕的粉絲,他特別欣賞劉裕,在和劉裕見麵後,他感慨地對左右的人說:“昨見劉裕,風骨不恒,蓋人傑也。”

瞧這動心勁兒,劉裕幸虧是個爺們,要是個美眉,肯定直接被招進後宮了。因為欣賞劉裕,桓玄在清洗北府軍將領時,劉裕不僅沒有受到絲毫牽連,反而得到重用,桓玄特別看重他,“每遊集,輒引接殷勤,贈賜甚厚”,每次遊玩宴請開派對啥的,都會派專人接劉裕來參加,而且對他非常客氣,享受VIP待遇,來有迎聲,去有送聲,“您好,請慢走”一類的禮貌用語不離口,末了吃著玩著還拿著帶著一大堆桓玄賞賜的獎品、紀念品回家,每參加一次活動都跟中了一次大獎似的。

桓玄的皇後比較識人,她見老公如此熱捧劉天王,便提醒他說:“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終不為人下,不如早除之。”

哎喲,這皇後真是女諸葛,早就看出劉裕是魏延了。說這人將來定會對聖上構成威脅,不如未雨綢繆,趁他還沒成氣候的時候把他殺了,以絕後患。

桓玄拒絕了這個斬草除根式的建議,說:“我方欲平蕩中原,非劉裕莫可付以大事。關隴平定,然後當別議之耳。”

剛剛上台的桓玄跟絕大多數南方統治者一樣,都有揮軍北伐、一統江河的雄心壯誌。桓玄那時候一心想著打過黃河去,解放北中國。就指望著猛將劉裕挑起北伐大梁呢,怎可能答應殺了劉裕?磨剛套好,正需要驢來拉,把它殺掉你能拉得動磨嗎?先留著,等中原平定後咱再辦這事兒不遲。

在桓玄眼裏,劉裕是北府軍裏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每有大事,他總是先征求劉裕的意見,看他要辦的事情,劉裕同誌高興不高興、讚成不讚成、答應不答應。連代晉稱帝這樣天大的事情都先探探劉裕的口風。

在廢除司馬晉朝,自己登基稱帝的前一個月,已被封為楚王的桓玄叫堂兄桓謙把劉裕請到一邊悄悄問道:“楚王勳德隆重,朝廷之情,鹹謂宜有揖讓,卿以為何如?”

桓謙講,鑒於楚王的德高望重、功高蓋世,朝廷上下一致認為當今天子應該將皇位禪讓給楚王,劉先生你覺得大家這想法可行嗎?

可行個屁!劉裕心裏是很想爆句粗口的。但他為了麻痹桓玄,故意擺出一副拍馬相回答說,楚王功勳天下第一,蓋世無雙,啥榮譽都能受得起。再說現在“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

這個劉裕太狡猾了,一個賣老鼠藥的高手,把桓玄吹得那叫一個天花亂墜。說司馬皇家早就不得民心,廣大人民群眾都在翹首期待楚王君臨天下啊!這時候順應天意民心,行禪代之事,有什麼不可以!

桓謙在得到劉裕的認可後,高興地說:“卿謂之可即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