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逃出建康後,艦船鼓足風帆,一路逆江而上,向自己的大本營江陵奔去,經過尋陽,他順便將待在這裏的晉安帝挾持到船上一起前往江陵。
桓玄登基以後,沒有處死晉安帝,而是將其貶為平固王然後送到尋陽軟禁起來。
到達江陵以後,桓玄重新收集兵員,一個月不到就又拉起了兩萬人馬,且“樓船、器械甚盛”。這是一支武器精良的集團軍,如果指揮得當,將會產生很強的戰鬥力,和劉裕有得一拚。
桓玄也是這樣想的,四月二十七日,他帶著這支隊伍,沿江而下,向建康駛去,他要奪回建康,趕走劉裕。在大部隊之前,桓玄還派人先期趕往建康勸劉裕向自己投降,說:“若能旋軍散甲,當與之更始,各授位任,令不失分。”
更始即重新開始之意。他告訴劉裕,隻要你能改過自新,退出建康,把軍隊解散了,我不會虧待你的,保證給你加授官職。
這事有點好笑,一個屢戰屢敗者竟要一個屢戰屢勝者向他投降,簡直相當於孟獲對諸葛亮說,如果你願意退兵服輸,我就不帶兵去抓你了。你都被諸葛先生抓七回了,你有資格說這話嗎?
作家柏楊嘲笑桓玄這段是癡人說夢。這的確是夢話,人家已經中了億元彩票大獎,獎金都裝麻袋裏了,你還跑來說,如果你把獎金交給我,我不會虧待你,一定分兩百萬給你。人家憑什麼放著億萬富翁不當,偏要去領你那兩百萬小費?
桓玄能成為皇帝真的隻是因為劉牢之的突然倒戈而產生的陰錯陽差的結局。這個人無德無能無才,登基稱帝是莫大的曆史玩笑。當一個刺史他都不稱職,更遑論管理許多刺史的一國之君!他的很多行為看上去都是傻乎乎的,完全是一副昏君做派。在從建康逃亡江陵的路上,他在長江上整整漂了一個月。這三十天的時間,他最應該做的是總結失敗經驗,和將士討論卷土重來的計劃。但這個糊塗蛋在豪華戰艦上都幹了些什麼事呢?“玄於道自作《起居注》”。
他和我現在幹的是同一件事:寫書。我寫書是為了出版,他寫書是為了吹牛和推卸責任。《起居注》是專門記錄帝王日常生活言行的一種宮廷內部出版物,打漢武帝的《禁中起居注》開始,就有專門史官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大小事都記,大到帝王對天下宇宙的看法,對國計民生的思考;小到日常生活,如昨天刷卡買了兩條短褲,今天喝了一杯牛奶,外加三十個韭菜餡鍋貼等。
這種《起居注》是有專人負責的,也就是說這個崗位是有正式編製的,幹這事的人是國家公務員,他拿工資就幹這個事兒,哪有皇帝自己動筆寫《起居注》的?
要不怎麼說他糊塗呢。不過要說他糊塗吧,他的《起居注》寫得一點都不糊塗,把建康失守的責任一推三六五,全歸咎到前線將士身上,說自己“經略舉無遺策”,是“諸軍違節度,以致奔敗”。一句話解釋就是:我安排的戰略戰術非常完美,無懈可擊,是各軍將士不聽話,不按我的既定方針辦才導致一敗塗地的。
這個屬於扯了。不過對桓玄來說,扯的事太多。他跑到江陵以後,不說自己是被從建康城趕出來的,而說自己這是遷都,還逼著手下來祝賀自己喬遷之喜。這太自欺欺人了,小鄉村搬大城市,那叫遷都;大城市搬小鄉村,那多半是遷墳的幹活。
這一仗打完,桓玄也就進墳了。
劉裕一直想讓桓玄進墳。自桓玄兵敗逃往江陵後,劉裕一直沒有停止對他的追擊,他派遣劉毅、何無忌以及自己的弟弟劉道規帶著幾千兵力西上尋找桓玄決戰。這支西征軍戰果頗豐,很短時間內就打下尋陽,並由尋陽一路向西,快速向江陵推進。
令劉毅等人想不到的是會在半路遇到他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的桓玄。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才這麼短的時間,當初連滾帶爬跑出建康的桓玄竟又鼓搗出一支幾萬人的大軍。
劉毅向西,桓玄向東,兩支軍隊在崢嶸洲迎麵相遇。今天的湖北省黃岡市境內的江麵上,桓玄和劉毅撞上了。
偏向劉裕的人看到此處一定為劉裕感到慶幸,終於發現匪首蹤跡了,劉毅該像猛虎一樣撲上去撕了桓玄吧!
錯也。西路軍總指揮劉毅此時並不像是老虎,而是像看見了老虎,嚇得想掉頭逃跑,“毅等兵不滿萬人,而玄戰士數萬,眾憚之,欲退還尋陽”。
劉毅一看,媽呀,這家夥來的人一眼望不到頭,是咱們的好幾倍,咱肯定幹他不過,還是先退回尋陽以避其鋒吧。
劉將軍太糊塗了。這要是一轉屁股往回跑,極有可能引發大潰敗的嚴重後果。在戰場上,前麵跑的人總是沒有後麵追的人速度快。因為前麵跑的人總是慌裏慌張地夾著尾巴,有心理負擔。而後麵追的人是勝者心態,非常放鬆,戰鬥力更容易超水平地被激發出來。所以,兩軍對壘,哪一方率先逃跑,哪一方就跌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同時代的淝水之戰中,苻堅如狼似虎的幾十萬軍隊,就是因為個別士兵搶先逃跑而引發整個軍隊的連鎖逃命,被兵力單薄的晉軍在後麵追得稀裏嘩啦。如果這次劉毅帶著隊伍撅著屁股逃跑,多半也會被桓玄的荊州軍在後麵追得稀裏嘩啦。這支西征軍是劉裕的絕對主力,如果遭遇慘敗,那麼此後劉裕的處境將會極端艱難。
幸虧有劉道規。
劉裕這個弟弟關鍵時刻幫哥哥撐住了場子,他堅決反對此時率軍後退:“不可!彼眾我寡,強弱異勢,今若畏懦不進,必為所乘,雖至尋陽,豈能自固!”
劉道規的意思跟上麵所講的意思差不多,如果後退,必將遭到對方追殺,即使能跑回尋陽,也會因士氣喪失而守不住尋陽城。所以他堅持必須指揮部隊勇猛向前衝殺。
這是真正的狹路相逢,誰是勇者誰勝出。劉道規率部最先發起衝鋒,劉毅等人緊緊跟上,幾千西征軍奮勇向前,殺向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