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滅亡後秦(2 / 3)

拿北京說事是為了類比長安、洛陽在古中國地位的顯赫。這兩座重量級的大城市在西晉時候同樣超級顯赫,西邊長安是首都,東邊洛陽是陪都。但在西晉滅亡之後,這兩座城市就顛沛流離地不停被轉手,今年被張軍閥占領,明年輪王軍閥坐莊,後年李軍閥又趕跑了王軍閥,反正自四世紀初司馬家丟失這繁華兩京後,它們一百年裏都被胡族給霸著。

劉裕北伐的目的就是要消滅後秦,奪回這兩座標杆城市,實現光複中原大業。

戰役初期進展得超級順利,兩大超級戰將檀道濟、王鎮惡作為先鋒,由今天的河南商丘出發,向西攻擊許昌,然後再由許昌而西,直搗洛陽。

在向洛陽推進途中,後秦軍隊望風歸降,基本沒有抵抗的,晉軍每開到一座城下,“繳槍不殺”的口號還沒喊出口,那邊城中守將早就做好投降準備了:請進,快請進,茶已經替你們泡好了。

就這麼簡單。

不過這種簡單的背後其實是複雜的現實因素使然。一方麵是姚興死後,後秦政壇缺乏強有力的靈魂人物,新任皇帝姚泓軟弱不智,國家內外交困,軍士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就都生出二心了;另一方麵是劉裕的威名和晉軍強大的實力讓後秦軍感到取勝無望,不如主動投降,爭取立功,反正跟誰混不是混啊,管他姓姚姓劉。

劉裕在當時確是一個很有分量的著名商標,由於他用兵詭異,百戰百勝,戰場上對手都對他心裏發毛。隻要聽說是和劉裕對陣,心裏麵都拔涼拔涼的。當年孫恩那麼多兵,硬是被劉裕打得見麵就躲。後來的盧循也是,對劉裕同樣怕就一個字,他本想趁劉裕北伐南燕時率兵打他個措手不及,不曾想劉裕快馬加鞭披星戴月趕回了建康坐鎮指揮。剛開始盧循“聞裕已還,猶不信”,後從俘虜口中得知劉裕真的回到建康後,“其黨相視失色”,盧循和他的手下在證實這不是網絡謠言後,嚇得臉色都變了,趕緊打起了退堂鼓。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做廣告,品牌的力量真的夠威夠力。

後秦的姚興也是個馳名品牌,但他死後,後秦就沒有核心品牌了,新皇帝姚泓,大家都不怎麼服他,不願意緊密團結在他的周圍共建和諧小康社會,都想造反單幹。在劉裕北伐那時候,後秦的局麵確實是內外交困。內部鉤心鬥角,不能同心協力對外;外部環境更糟,除了晉軍大舉進攻外,西邊的赫連勃勃也一直野心勃勃地想奪取長安,不停地攻打後秦,而且在甘肅一帶打出了優勢。後秦在甘肅境內隻有一座由征北將軍姚恢鎮守的安定城(今甘肅省涇川縣)還控製在秦軍手裏,附近其他城池都被胡夏奪走了。

姚泓本打算以這座孤城牽製住胡夏軍隊,使赫連勃勃不至於在晉軍到來時騷擾自己的國都側後,但由於他怠慢姚恢,姚恢一氣之下舉旗造反,率安定守軍回馬殺向長安。

姚泓沒法子,隻好從防守晉軍的東線戰場調兵去西線平息內亂,一番亂糟糟的混鬥之後,姚恢死了,但秦軍的自相殘殺使得軍隊實力大損,士氣大衰。

這樣一支軍隊是打不了勝仗的,擁有這樣一支軍隊的國家是注定要滅亡的。

滅亡也從洛陽開始。

洛陽的收複戰並不激烈。

駐守洛陽的是後秦征南將軍姚洸,一個具有典型官二代特質的草包將軍。當時洛陽隻有幾千名守軍,聽說晉軍來攻,他嚇得趕緊給姚泓發加急電報:SOS,快派兵救我!

洛陽是後秦的大城市,哪能丟了?姚泓接報後立即先派三千騎兵馳援洛陽,然後再派出一萬步兵跟進,又命令當時還沒造反的弟弟姚懿從自己的山西永濟駐地向東渡過黃河,推進到三門峽附近,聲援洛陽。

要說這次布置還真可以,快慢相宜,虛實結合,對協防洛陽應該有成效,看來洛陽暫時無虞了。而且洛陽城內還有個將軍趙玄,此人相當會打仗,他對姚洸建議說,晉軍人多,我們人少,硬拚我們肯定幹不過他們,如果貿然出城迎戰,必將敗北,所以當下應該固守城池,等待朝廷援兵。

這建議很實在。當時晉軍士氣旺盛,精銳的先鋒軍更是無堅不摧,隻要守軍一出洛陽城,估計再回城的可能性接近於零。但如果秦軍憑城拒守,雖然城池最終肯定會被攻破,但一時半會兒晉軍還真有點小麻煩,因為洛陽不拿下,晉軍是不敢越城向西攻擊長安的,他們會擔心後背被抄,因此,洛陽是晉軍繞不開的坎,必須要奪下之後才能繼續前進。

但趙玄這條可操作性極強的建議並沒有被姚洸采納,原因是有人反對。

反對者叫姚禹。姚禹強烈反對這個收縮戰線、堅守待援的想法,他用一句話秒殺了姚洸,使姚洸放棄了趙玄的合理化建議,“殿下以英武之略,受任方麵;今嬰城示弱,得無為朝廷所責乎!”

這句話其實就是馬屁加激將法加流氓恐嚇三合一。說你是因為英雄蓋世才被任命為獨當一麵的將帥的,現在敵人入侵,如果你不果斷出擊卻躲在城裏,會被皇上怪罪的。

一句話就讓姚洸激動了:我是姚洸我怕誰,打!

於是他派趙玄和另一位將軍出城防守,本來城裏人就少,現在又派出去兩千,更少得可憐了。

其實更可憐的是那個趙玄,他在臨走時流著淚對姚洸說:“明公不用忠臣之言,為奸人所誤,後必悔之。”

他所說的奸人當然是姚禹。

姚禹真的是奸人嗎?

奸人算不上,難聽點說叫奸細,好聽點說叫間諜。

這個姚禹其實是個潛伏的地下工作者,是檀道濟的線人,要不他能這麼往死裏忽悠姚洸嗎?

後麵的戰鬥可以忽略不寫了,因為太沒有起伏了,平淡得很。兩支出城軍隊毫無懸念地戰敗,趙玄戰死,晉軍全麵包圍洛陽。

姚洸自知抵擋不住,帶著剩下的四千多人向檀道濟投降。援兵還沒趕到,他就把這座大城市的主權無償轉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