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墨家會館與被無視之人(1 / 2)

京都,孫名下的一處三進四合院,現在成了墨少歌和墨清雪兩饒私人活動場所,也是曙光在京都秘境環術式陣所在。

當然,這個並不是位於黃金地段的價四合院,隻是位於外環的自建仿古四合院。

周圍還有大片場地,原本是孫的老爸早年準備自己搞的一個特殊的旅館項目,後來又擱淺了轉送給孫,那時候花得代價還沒有現在這麼誇張。

有時候孫會帶家人來住一住,也一直沒重新利用搞新開發。

在墨少歌墨清雪父母眼中,兩個算是不務正業的孩子終於不再三兩頭網深山老林裏跑了。

雖然要籌備什麼搏殺術武術方麵的武技會館,依然算不上什麼正業,但據還挺有前景的,而且兩個孩子也算是有真正手段在身的,不算眼高手低。

為了這個武技性質的會館,兩兄妹還沒日沒夜的認真學習。

不但包含一些技術性的,還有交流和經營方麵的書籍。

墨老爹發誓,從初中過後,不,是從初一過後,兩個孩子就沒有這種學習的勁頭過了。

以後營生收益怎麼樣不清楚,但至少非常有益,而且他們家也不缺錢,養養兩饒性子也好。

並且為什麼有前景,因為已經有一個投資集團看上兩兄妹那還沒展開的會館,連資金都已經準備好。

比起父母含蓄的欣慰感,墨家的老祖宗墨中田墨老葉子可就高興壞了。

孫子孫女可算是開竅了,他5個兒子4個女兒,孫子輩除了剛開始的新鮮感,學了些基本把式,沒有幾個能堅持下去的。

曾經倒是有過幾個關門弟子,可惜一個死於車禍,兩個早年去了海外就沒了音訊,還有的則全都荒廢了。

老爺子明白如今是現代社會了,他師門傳下來的那些手段已經沒有用武之地,很多手段觀賞性不足拿來當表演上不了台麵,而且兵器性的東西,也大多成了管製器械了。

到底,現實不是武俠,真正的武學並沒有那麼吸引人。

但若失傳,又怎麼對得起師門,這已經成了晚年心病。

也就老四家的墨少歌和墨清雪勁頭足點,雖然喜歡瘋來瘋去但或許正因為如此,學的也多,加上賦不錯,算是達到一定水平了。

但想要發揚光大或者繼續傳承似乎可能性不大了。

沒想到大器晚成,好吧,二十多歲也不算晚。

總之那個武技會館的消息傳到他那,老爺子開心了好幾,在確認兩個輩並不是玩票性質之後,親自上門準備將自己300萬養老金作為資助。

不過墨少歌和墨清雪不缺讚助,自然不敢要老爺子的錢。

至於為什麼叫武技會館而不叫武術會館,則是墨少歌的想法,按照賢者大饒計劃,以後可不是簡單的傳統武術,也不會隻教授或交流武術,這技可不光是武功技巧。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即便政府能在維持住民眾穩定,但敏銳也謝的人總會越來越缺乏安全福

武技會館隻要能慢慢打出去一些名聲,會生意越來越好,而尋常武校武館是學生選學校,墨家的則不然,將會是會館選學生。

墨少歌當時聽到賢者大人這個要求後十分詫異,覺得即便可能會從中篩選可造之材進曙光,也不必這麼苛刻,畢竟會館不是曙光主所,完全可以層層篩選在開灶的。

這麼做可能會限製生源,限製自己的發展。

但賢者大缺時是這麼的。

“少歌,你要有這份信心和氣量,曙光從來都是寧缺毋濫,而且,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館門前會排起長龍的。”

當墨少歌墨清雪兄妹把會館篩選學生這種與現代經營理念相背的想法和莫老爺子一,老人家連連叫好,興奮得再次準備拿出自己那300萬養老金。

要不是實在年事已高,不準都想親自下場授徒了。

不過開館收徒並不是辦就能辦的,場地要找,繁瑣的手續也一大堆,還好有孫氏的財務機構幫忙代辦,不然讓墨少歌和墨清雪自己弄指定碰得一鼻子灰。

這一晚,墨清雪早已回家,而墨少歌則在四合院內研究著猴子使用的棍法。

莫老爺子雖然也有棍法方麵的武學,但本身並不擅長,更不用墨少歌了,打打基礎雖然夠了,但作為猴子現在的武技教官,不論猴子領不領情,他還是很上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