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華國京都防衛識別圈外30公裏的特安組一個重量級基地設施坐落於此。
早些年建成的時候,設施本身就建設在人煙稀少之處,處於野生和人工培植的林地環繞區域。
盡管有的人不喜歡改變,但實際上人類的適應能力是極其誇張的,而城市與自然界的關係也已經屢次刷新。
到了如今的年代,人類老生常談的“綠化”問題早就已經是過去式,基地設施也從掩人耳目的位置變成了真正的荒野綠林深處。
不過這不代表這處基地設施就和外界斷了聯係,相反的,是整個華國數得上也是全世界數得上的高端科研忙碌場所。
正是坐落於此的原特安組第一研究所,現今的華國第一超常生物研究所。
建築的地表最大高度僅僅隻有二十多米,在入境森林的林木線頂端動輒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時代,可謂是完全被“埋”在林中。
地下部分則幾乎可以形容為深不可測,並且擁有數量眾多的超大型容納實驗室。
頂部在設有小型機場,可以起降部分小型飛機和所有型號的直升機,而三條巨大的地底鏈接通道貫通外部的大型機場、軍事機構和華國的心髒京都市。
源源不斷的補給物資和研究素材,通過頂部機場和地下運輸通道,從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處被送來。
黃久天以前也是這座研究所的常客,哪怕現在研究所已經並非特安組的下屬機構,但依然和特安組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或者說這個時代的各大著名研究機構本身就不可能真正獨立,需要依托整個大環境的配合。
此時正值炎炎夏日,哪怕在森林中,依然酷熱難當,隻不過人類承受高溫的能力也比以前要強一些,所以哪怕30攝氏度不開空調也算得上是體感舒適溫度了。
“哫哫哫哫哫哫……”
隨著大型直升機螺旋槳的聲音越來越近,周圍掛起一陣陣狂風,外圍的林木頂端枝葉瘋狂飄搖,林中的一些小動物也紛紛四散往森林深處逃去。
研究基地頂部,二十幾架直升機形成的編隊正從遠處而來,其中由16架新型的直22k以四架為組合單位,共下掛了四個大型密閉金屬箱。
“鸕鶿呼叫魔窟,貨物已經送達。”
“這裏是魔窟,2號平台已經清空,可以使用。”
“收到!”
其中一架直升機上,機長同研究所塔台通訊完畢,除了機架武裝直升機,16架運輸直升機紛紛開始下降高度。
2號平台上的區位燈紛紛亮起,即便是白天也有很好的辨識度,地下的工作人員也已經乘坐升降梯上來在邊緣等候。
“哫哫哫哫哫哫……”
“砰”“砰”“砰”“砰”
四個大型金屬箱接觸平台,隨後在地麵人員的幫助下運輸直升機的鉤鎖同箱體斷開並回收至飛機後,直升機群紛紛再次提升高度,朝著一個方向飛離。
在地麵工作人員短暫檢查後,2號的區位開始下沉,將四個大箱子送至地底,也就是研究所的真正實體位置。
劉越和幾個身穿白大褂的生物研究專家,一起隔著在升降井牆壁上的一個超強玻璃窗,看著其中一個平台上的金屬箱體緩緩下降下來。
“金院士,苧女士,算上這一批,研究所現在積攢得雷獸有多少了?”
金院士是華國各學院院士,而苧女士則並非在場得其他任何一個科學家,而是金院士頭頂上一個『毛』茸茸的淡黃『色』小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