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積極的心態(1 / 3)

我做事的態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細的部分,也要徹底做好,一樣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絕對不會放鬆的。

——霍英東

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在事業開始的時候,或有一刹那的光輝,但以後就慢慢沉下來,因為他們到了某個階段,便開始知足了,或是自大了,覺得目前擁有的已經夠了,可以順水推舟,自然發展便是,何必要更新。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套便足夠,今天用這套,明天用這套,以後的每天都用這套,十年二十年甚至以後,都可以用這套。

具有成功潛質的人,絕不會自滿。企業麵對的宏觀環境會不斷地變化,成功的人會按照這些變化調整工作原則,不會一成不變。行之有效的法則,在環境轉變之下,有時也有技窮之時。

不斷求新的人,心智很活潑,沒有定型定法,有什麼樣的挑戰,就作什麼樣的調整,即使是在天下太平時。他們也在構想更多新方法和新意念,使業務不斷地改善,擊敗對手。

有人說,人隨著年紀的增加,思想就會改變。在少年之時,我們都會有反叛性格;年青之時,我們都會是改革派:在中年之時,我們都變成了保守派;到老年之時,就可能會變成反動派,反對任何改革,墨守成規。

作為合格的現代人,就要打破這一種心理上的障礙,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勝出者。

1學會積極地思考

一個“會失敗”的信念將導致自己失敗,然後再度堅信自己會失敗,成為他生命中的失敗循環線。

成功的想法導致成功,失敗的想法導致失敗,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一台電腦沒有軟件就是廢鐵,一個人沒有思想就是白癡。然而一個人的頭腦中沒有成功的思想,又如何能成功呢?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省吃儉用,到了五六十歲仍然一事無成,是因為他們缺乏積極的思考、正確的信念。

大部分人都有太多的負麵思想,凡事都喜歡往壞處想,也就有太多的負麵言談,每天不是批評這個,就是抱怨那個,不是認為自己這個不行,就是那個辦不到。這也難怪。大部分人都過著不理想的生活,原來這就是原因所在。你必須每天問自己:我今天有哪些思想?我現在有哪些思想?這些思想會造成哪些後果?這種後果是不是我想要的?假如不是。那我要什麼樣的結果?我必須怎樣想,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結果?假如你能經常這樣,養成自我分析的習慣,你的人生一定會有大的改變。我們隻有不斷地積極思考,感謝積極思考的力量改變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成功的人都是積極思考的人,對凡事都抱著正麵想法的人。用樂觀的心態麵對每一件事,是成功者的特質。相信你會用思想來改變你的命運。

2別再想了,開始行動!

不要老想著不勞而獲,否則會使你一無所獲。

每個人都會做夢。每個人都夢想著自己能夠創業成功,而且,有些人關於自己的創業計劃想得頭頭是道,第一步應該籌集資金,第二步是開辦企業,第三步是搞好經營管理,第四步是在用人方麵一定要知人善任……

可是夢想終歸是夢想,計劃終歸是計劃,而目標終歸是目標,它們都能變為現實,但卻都不是現實。在目標和成功之間,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在計劃和結果之間。需要的是兩個字:行動!

人這種動物是有惰性的,惰性就具體表現在做事拖拖拉拉上麵。做事拖拖拉拉,主要就是指製定成功的計劃不去采取行動,也包括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而不去改變。而這些都是成功的天敵。

做事情拖拖拉拉,就是指把不愉快或者已經成為負擔的事情推遲到將來再做的行為。更嚴重的是,這樣久了,拖拖拉拉就成為習慣。不管做什麼,如果不拖拖拉拉,他反而不習慣了。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從今天開始。你就應該意識到,做事拖拖拉拉,實際上是在浪費你的生命。所以,如果你隻是活在自己的夢想之中,活在計劃之中,這其實也是在浪費著你寶貴的生命。

對於一個人來說,過去或現在的情況並不重要。將來想要獲得什麼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對未來沒有設想。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真正追求的目標並非是一種安逸的生活狀態,而是朝著目標竭盡全力地努力,這才是一個人的價值真正所在。為了實現目標,百分之百地耗盡自己的生命,是一個人最大的喜悅之一。

台灣塑膠企業首腦王永慶是台灣的巨富之一。他所經營的塑膠、纖維和合板等行業共有十多家分公司,資產總值20多億美元。但是多年以前,王永慶不過是一家米店的小工,家貧如洗。他是如何創業成功的呢?

一次,在美國華盛頓企業學院演講時,王永慶談到了他一生坎坷的經曆。他說:“先天環境的好壞,並不足奇,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之努力。”

15歲時,王永慶小學畢業被迫輟學,一個人背井離鄉,來到台灣南部的一家米店做小工。聰明的他每天在完成送米的工作外,還悄悄地觀察老板怎樣經營米店,學習做生意的本領。第二年,16歲的王永慶請求父親幫他借了200元台幣作本錢,自己在嘉義開了一家小米店。開始經營時困難重重,因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應,王永慶隻好一家一家去走訪,好不容易才爭取到幾家住戶同意試用他的米。王永慶知道。如果服務質量比不上別人,自己的米店肯定會關門。於是,他全力以赴,在“勤”字上下工夫。他把米中的雜物一粒一粒揀幹淨,有時為了一分錢的利潤寧願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戶家中。他的服務態度使用戶非常滿意,主動替他宣傳,介紹新的客戶。接著,王永慶為了改善純粹賣米的困境,自己開設了一個碾米廠。當時他的隔壁也有一個碾米廠,而且條件比他的碾米廠要優越許多。為了同這家碾米廠競爭,他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業務上終於勝過了那家碾米廠。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王永慶已經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他仍不滿足,仍在全力以赴地奮鬥著。他看到燒堿生產過程中有70%的氯氣棄而不用,為之可惜,就打算廢物利用,於是便籌集了50多萬美元,創建了台灣第一個塑膠公司。

塑膠這一行業對王永慶來說是完全陌生的。當時有一個化學家還譏笑他肯定會破產。王永慶認準了就絕不放棄,他發誓要把塑膠事業辦成功。當時日本生產的塑料糊充斥台灣市場,質量好價格低,台灣生產的塑膠產品很難匹敵。這時候一些股東心灰意冷,紛紛要求退股,台塑麵臨著夭折的危險。但這時候,王永慶毫不退縮,他變賣了自己的所有產業,毅然購買了台塑的所有產權,獨立經營。王永慶分析了台塑公司不景氣的原因,除日本產品的競爭外,還由於台灣地區的需求量極為有限,而“台塑”產品則明顯供過於求。麵對困境,王永慶果斷決定繼續增加生產。他認為大量增產可壓低生產成本及售價,以便吸引更多的島內外客戶。在增加產量的基礎上,王永慶籌集資金70萬美元更新設備,改造生產技術。經過全力以赴、艱苦卓絕的努力,王永慶終於如願以償,達到了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售價的目的,逐漸打開了島內外市場。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他看出由於人多事雜,單靠人力來管理控製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組織的力量來推動,依靠製度的力量來管理。為了使台塑企業合理化經營,王永慶在集團成立了“經營管理委員會”,探討如何改進各公司經營問題以及如何培養和使用人才、實行分層負責製的問題。

王永慶特別強調:“企業的經營者應摒棄一些惰性與雜念,從本身開始,痛下一番心理建設的功夫,踏實地從艱難的、根本的、比較乏味的管理問題著手,逐步引導其企業走向合理化經營的坦途,舍此而外別無他路。”

王永慶的全力以赴終於有了收獲,台塑公司每年營業額超過了10億美元。同時,隨著電腦的逐漸普及,王永慶又同美國惠普科技公司合作創建電腦軟件公司,向信息產業進軍。

台塑公司之所以成為台灣最大的民間綜合性企業,根本原因在於其首腦王永慶不懈的奮鬥與努力,一步也不放鬆。一點也不偷懶。王永慶說:“管理合理化的過程是艱難的、緩慢的,但效果卻是根本的、無限的。要懂得這些道理並不難,問題是人的惰性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引導著追求舒服的、易行的經營方式,又由於惰性使然,在因循苟且之間存在天真的幻想,耽於表麵的功夫,這種心智的障礙比科技的落後更可怕、更無可救藥。”

做事拖拉。總是沉浸在夢想中的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要花很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情,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同時,又因為自己沒有完成任務或者沒有改變某個缺點而懊悔。本來,在這段時間裏,他們完全有時間把自己擔心沒有做的事情做完,或者把沒有改正的缺點改正過來。

然而。他們就是不能將自己的計劃轉化為行動。

治療這種疾病的靈丹妙藥就隻能是:立刻采取行動。

如果你因為工作上失誤而煩惱,應采取的行動是:使自己更埋頭努力。專心於把目前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

3堅定、忍耐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最佩服的人就是那些意誌最堅定的人。

如果你認真地審視過自己,對自己的體格、學識、專長、才華和興趣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同時你也已經找到“性之相近、力之所能”的職業了,就不要再猶豫不決、彷徨失措了,更不要想盡辦法去找比當前的工作更好的職業。你應該做的是堅定意誌,對自己的選擇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但是如果你真的認為目前的工作是錯誤的選擇。並且堅定地相信,如果換其他的工作一定會比目前的處境更好,那麼就不要等待,當機立斷,馬上去尋找新的適合你的崗位。

隻有具備堅定不拔的決心才能戰勝艱難險阻。一個有決心的人,人們都會相信他,會對他充滿信任;一個有決心的人,別人也樂意對他施以幫助。而那種做事不一心一意。沒有幹勁和毅力的人,是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的。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不可靠,隨時都有失敗的危險。

許多無緣觸及成功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能力和誠心或者是沒有對成功的渴望,而是他們缺乏足夠堅強的決心。這種人對待問題的時候經常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做起事來也是東拚西湊、草草了事。他們總是懷疑他們目前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取得成功,永遠都在考慮到底要從事哪一種職業,有的時候他們認定某種職業一定能取得成功。但做到一半他們又覺得還是另一個職業比較保險,他們偶爾對現狀心滿意足,但偶爾又怨天尤人。這種人最終必定失敗,對於這種人所做的事情,肯定不會有人擔保。因為連他自己也常常毫無把握。

在事業的道路上,你隻要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就無形中發現了一條邁向成功的光明大道,否則,你永遠不會取得成功。一個人一旦有了鋼鐵一樣的決心與毅力。無形中就能給他人一種信用的保證,使別人覺得他做事一定會負責,成功一定就在他左右。

舉個例子,-一位建築師打好圖紙後,如能完全按照圖樣。按部就班地去施工,一座理想的建築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拔地而起。但如果這位建築師一邊施工,一邊不斷地改動圖紙,那麼這座建築還能蓋成嗎?

從這裏我們也應該知道無論做任何事情,下決心時固然應該認真思考周到,但一旦主意打定後就不能有所動搖了,而應該依照預先擬定的計劃,踏踏實實去實施,一步一個腳印,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世界上遇事遲疑不決的人沒有一個能夠成功。成功者的共同特點是:他們不會因任何困難而垂頭喪氣,隻會咬定青山不放鬆,勇往直前不放棄。

當然意誌堅定的人也會遇到障礙,碰到困難和挫折,但即使他失敗,也不會被摧毀。我們經常聽到別人這樣問;“那個人還在努力嗎?”這也就是說:“那個人的前途還有希望吧?”隻要堅定自己的意誌,即使資質平平的人也會有成功的一天。相反。即使是一個能力非凡才識超群的人,隻要優柔寡斷也將無法避免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