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高效人士的時間管理(1 / 3)

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

——杜拉克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一個青年人詢問德國著名畫家阿首夫·首采爾:“為什麼我畫一幅畫隻要一天工夫,可是賣出去卻要一整年?”門果爾回答說:“試試用一年去畫,那麼一天就可以賣掉它。”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也許是在這個故事教育人們應該如何勤奮,而從另一個側麵來看,也在告訴你,正確安排時間是多麼重要!

誠然,時間是極其有限與稀缺的資源,但是,你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的過程中,多數是在浪費時間。

39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關於時間是什麼,每一個人的想法肯定不一致。時間可長可短,自盤古開天辟地,人類何止經過了萬年;可是對於每個人來說,時間又如白駒過隙,數十年彈指一揮間。時間是既快又慢的,有的人會總覺得時間匆匆而過,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壓過來,迫使他不得不仔細分配時間;而對於那些“有閑人士”來說,時間如流水般嘩嘩流過,也不見他們有一絲絲懊惱。所以說,在你工作繁忙之時,時間便顯得來去匆匆;在你無所事事之時,時間又會慢慢悠悠不肯挪動腳步。

當然,作為朝九晚五的你每天的大小事情總是少不了的。閑著沒事“打發時間”的遊戲你是沒有機會沾邊兒的:令你頭疼的隻能是“時間太少,太少,還是少!”有句古話:窮則思變。沒有時間,可以創造時間。“創造”一詞說得誇張一點兒,但是合理利用和統籌安排時間,的確可能讓你的時間延長。

以下是正確的時間觀念,供你參考:

辦事講究效率。能一分鍾辦的事情,不能拖成兩分鍾。效率是成功的前提,它是使你能使時間發揮最大功能的關鍵所在。一個月開三十次會卻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還不如不開,白白浪費時間。

“不打無準備之仗”。俗話說有備無患,其實“有備”也就更有“效”。不能在遇事之時再去查資料;會議快到開始了還沒有寫出發言稿;電話已經撥通了卻還不知道說什麼。這些都會浪費時間。

要有目標。沒有目標的工作,隻是走一步算一步,也不知道每一步的時間底限是什麼,往往會拖延誤事。

做事要勞逸結合。合理運用時間並不是讓你一天24小時連軸轉,這的確是“延長”時間,但此“延長”並非本書所述的“延長”的本意,熬夜隻是在物理上延長了時間,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同時容易損傷身體,使精神萎靡不振。造成不良後果。

以“分”計量時間。以分計量時間並不誇張,美國著名總統林肯向來以發言簡短著稱。美國人都以能“像林肯一樣演說”為榮。他最著名的演說,隻有三分鍾,卻使他的名字在曆史上永遠光輝燦爛。

時間觀念也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下麵就介紹一些對時間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長期埋頭在工作之中,成為工作狂。這樣對待時間,是認為工作時間越長,工作安排越緊張越好。殊不知工作在8小時以外人的精力是遞減的,不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集中全部精力,有的時候,長時間工作會使人有一個錯覺:時間還長著呢,白天完了還有長夜,平日完了還有周末,總之時間有的是,結果工作被一推再推,導致時間百白浪費掉。

樣樣事必躬親。有人認為,身先士卒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表現;也有人聽到“授權”二字心裏總是不太舒服。覺得就是撒手不管,讓部下為所欲為,所以總是自覺地把已交給別人去辦的事情再過問一遍,這才覺得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踏實了。其實這樣做就已是做“過了”,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有限。

不會拒絕別人。許多很好麵子,不喜歡拒絕別人。認為“不”字很難說出口,所以總是攬得一身活兒。弄得天天忙得像陀螺一樣,辦事也沒有效率。說不定還會把事情辦砸,遺人以話柄。在辦公室中,必須學會拒絕別人,才能使自己有時間做該做的事情。

做事情三心二意。常常看見有人立下雄心壯誌,想要在多少天內如何如何,結果幾天以後他又發表了另一篇“大論”,和以前的完全不同了;也有的人趴在辦公桌上,狀似埋頭苦思,卻早已“魂飛天外”,不知想什麼去了。其實。有的時間,人在做事時不免會想些別的事情,但千萬不要讓自己天馬行空,亂想一通。因為即使想得天花亂墜。也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更是將時間浪費於無形之中。

40高效的時間管理原則

時間管理就是要掌握時間節約規律的要求,更好地挖掘時間的潛力,合理地分配時間,科學地使用時間,不斷提高時間的效率。高效進行時間管理,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在這些原則之下,不能犧牲健康、休閑的時間和人際交往的時間,否則便不能充分享受工作與生活的樂趣。

運用合理的時間段

大家都知道時間與精力有一定的關係,在不同的時間段,人的精力和對外界刺激反應能力是不同的,美國有一位還學士研究表明,時間與人的精力有如下關係。

零時至2時:最為困乏,人體處於最緊張的代謝狀態。

2時至4時:是通宵工作效率最低的階段,人體大部分功能處於抑製狀態。

4時至6時:人體調節能力差,最易感染風寒,但是人的頭腦相當清醒。

7時到8時:有不良習慣者需要警惕。

9時:腦中產生的腦啡呔和內啡呔最多,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宜休息。

10時:注意力與記憶力最好,工作效率最高。

11時至12時:身體對酒精最敏感,不宜飲酒。產生饑餓感,宜進食後工作。

13時點至14時:體內激素變化劇烈,人感到疲倦,宜休息。

15時:性格外向的人身體機能處於最佳狀態。

16時:體內代謝高峰期,宜適當休息或做運動。

17時到18時:嗅覺味覺敏銳、體力、耐力增強。

19時:情緒不穩、心緒不寧、宜進餐、散步、讀報,集中精力。

20時:腦力活躍,宜進行複雜的動作。

22時:體內多種功能處於低潮,準備休息。

23時:是夜班差錯最多的時候,不宜進行精確工作。

24時:疲倦加重、體內進入抑製階段。

上述時間與精力的關係也會因人而異,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工作、學習和娛樂。

提高交際的效率

盡可能在與某人見麵時約定時間地點。如果唐突元預約地拜訪某人,會使對方措手不及;在對方有事的時候。還需要等候很長時間。

善於利用零星的時間,例如在等人時翻閱當天的報刊、雜誌這樣來消磨時間,又可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資訊。

不要等候對方太長時間,如果對方爽約,沒有按規定時間見麵,則不能一等再等,一拖再拖,等人應該是有限度的,不能一小時兩小時地任其耗下去。

利用零星時間小憩,以養精蓄銳。

事情辦完之後,及時與對方說再見,不要撬拖拉拉。東拉西扯,聊起來沒完沒了。其實並不是說不能與對方聊天,但聊天總要有限度。談完事情起身就走,在現代社會中,已經沒有人認為是不禮貌的事情,反而有人會讚賞。

41過自律性的生活

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人過著他律性的生活,這種人總需要別人來督促、別人來監督、別人來規律他,否則他不會做某些事。

第二種人過著自律性的生活,這種人不需要別人督促,也不需要別人規律,自己就會告訴自己目前該做什麼。

那麼,你認為你自己是第一種人,還是第二種人呢?再問你,成功的人是自律性的人,還是他律性的人呢?

運動員每天操練很辛苦,所以疲倦時都不太願意操練,但不斷地堅持操練是不是成功的關鍵呢?絕對是。

所以需要教練在旁督促,他們才不得不操練。

但世界級的運動員不需要教練的督促,他們自己會叫自己操練,這叫做自我操練。

所謂自我操練就是明知自己不願意做某些事,但是,做這些事情會成功,所以,規定自己一定要去做到這些事情。

比如,推銷員應該大量拜訪顧客,可是害怕被拒絕,於是不去拜訪,他就應該告訴自己:“隻有大量拜訪才會成功,顧客一定會購買,我現在就要去行動!”

與陌生人說話缺乏自信心,可是必須去練習與人交往,增加人際關係,他就應該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每一個人都很喜歡我,我相信我自己!”然後立刻去與人交談。

賺了錢應該存下來旭是總是有花錢的欲望,這時候,應該克製自己,告訴自己:“要存錢、要存錢,存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早上不願起床,但為了培養成功者的好習慣,就應該立刻告訴自己:“再不起床,我就是個失敗者,我要失敗了,我就要失敗了!”然後,立刻跳下床。

成功的人都是會自我操練的人,而且對自己都非常的嚴格。一般的人不但不會自我操練,不願自我操練,同時還每天放鬆自己。若別人來規律他,他還不願意接受別人的規律,這實在糟糕!

過自律性的生活,嚴格的自我操練,學習成功者的習慣。把每件小事做到最好,你才有成功的機會。

42合理安排工作日程

製訂計劃與日程表在節約時間和提高效率方麵是非常重要的,計劃是對未來工作的打算和安排;日程表則是現在所做的具體工作的逐日逐項計劃,也就是說日程表是計劃的具體化。因此,必須合理安排日程表。

善於製定日程表的人也是善於看清事務本質的人,事務都有輕重緩急之分,製定日程表之時,先要將各種事務羅列出來,然後將其排序,按照先重後輕,先急後緩,統籌兼顧的原則進行。主要遵循以下步驟:

羅列出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將事情劃分出等級並標號,在這個步驟中,要考慮事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