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後記(1 / 1)

本書最初擬定了近200個題目,經與出版社方麵協商,留下60個題目。但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因時間緊迫,而每個題目要求盡可能寫細、寫完整,注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適當評析,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帶有適當的研究性質,交稿時隻完成了18篇的寫作任務。在審閱過程中,先後刪掉6篇,最終形成了現在這部書稿。

感謝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郭德宏先生。因為工作上的關係(筆者擔任近10年的中國現代史學會秘書長),我能夠很方便地聯係到郭先生。所以,在寫作過程中,每有疑問,立即就向郭先生谘詢,郭先生總是熱情地予以答疑。郭先生是研究王明的著名專家,著有《王明評傳》等作品,為此,特將《王明是如何上台的?又是如何下台的?》一文電郵郭先生審閱。郭先生閱後,提出三點修改意見,訂正了兩處訛誤。另,郭先生《陳獨秀的曆史地位應進一步肯定》一文,筆者認為是目前對陳獨秀評價最為客觀、最具高度的。承蒙郭先生允準,本書《所謂“陳獨秀問題”的來龍去脈》一文直接引用了其中一部分。

感謝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唐寶林先生。唐先生是中國現代史學會原副會長,是研究陳獨秀生平和思想的著名專家。在寫作《所謂“陳獨秀問題”的來龍去脈》一文時,唐先生審閱初稿後,提出四點修改補充意見,訂正了兩處訛誤,增補了部分內容。

感謝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陳鐵健先生。陳先生是中國現代史學會原副會長,現名譽會長,研究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著名專家。陳先生是國內最早客觀評價瞿秋白及其《多餘的話》,並提出為瞿秋白及其《多餘的話》平反的學者,為此曾遭到甚至包括學會中許多著名專家學者的學術圍攻。2010年10月在河南鄭州的學術研討會中,筆者就瞿秋白及《多餘的話》的有關問題當麵向陳先生請教,返京後於同年12月份就同一問題,又向陳先生作了請教,解除了有關問題的疑惑,獲益良多。

感謝我的同事劉建美女士。本書最初的動議是她提出來的,並參與了部分題目的擬定,因為從事其他重要的科研任務,劉女士放棄了本書的撰寫工作。

感謝本書責任編輯李洪烈同誌。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李洪烈同誌就所撰題目及具體內容,與筆者不厭其煩地反複磋商,體現了一個職業編輯的負責態度和敬業精神。

感謝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匿名評審專家。他們在百忙當中,以極其負責和嚴謹的態度,認真審閱書稿。經過了專家的初審和複審,經過了作者的修改和訂正,遷延近一年之久,本書終於得以付梓。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吸收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初稿每篇文末,均列當篇主要參考資料和重要文獻出處,限於篇幅,按照出版社建議,經過篩選,保留一小部分,附在書末。

因時間緊任務急,又因筆者水平所限,書中錯訛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不吝指陳,以便再版時訂正。

白雲濤

201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