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火車中的候鳥(2 / 2)

我們可以把先知或聖賢看作是一個父母或教師,把其他人看作是孩子。父母、教師想管理孩子的行為,也無非用類似的技術。"如果你不肯睡覺,大灰狼來吃了你",這是類似神秘宗教的方法。"大灰狼"神出鬼沒,誰都沒有見過但是誰都害怕,門關著都可以進門吃不睡覺的小孩,這不分明是一個"凶神"嗎?"你好好寫作業,帶你去遊樂園",這又仿佛基督教說"行善者上天堂"。而孔子的方法則不是這樣簡單的威脅利誘,而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禮儀風俗就是手段,一旦行為習慣養成了,孩子很自然地就會這樣做,這就是他的第二本能了。

這種用風俗儀式來改進人格的方法,還不僅僅是能形成一個好習慣而已。根據心理學原理,儀式性行為會自然地帶來相應的感受和情緒,日久天長可以使人的性情都隨後改變。心理谘詢中,對一些有抑鬱情緒的人,有時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調節,那就是讓他模仿一個快樂的人,盡可能準確地像一個快樂的人一樣笑,像一個快樂的人一樣手舞足蹈,他就會發現自己的情緒開始好起來了。對不自信的人,我們讓他模仿一個自信的人,讓他挺胸抬頭,讓他大聲說話,讓他眼睛正視前方,他也會發現自信的感覺出現了。儒家使用禮儀,也是同樣的一種心理策略,讓孩子用尊稱對長輩說話,則會增加對長輩的尊敬;把家裏打掃幹淨,可以增加一個人做事踏實認真的態度。明代《朱子家訓》中,第一句話就是"清晨即起,灑掃庭除,務要幹淨",那並不是因為他家雇不起清潔工。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們心理學家能和社會學家聯合起來,收集、總結並詳細地分析我國的各種節慶的禮儀和風俗,弄清楚這些禮儀風俗的象征意義,對心理和對性格的影響。然後我們再根據民族性改善的需要,以及現代生活中的新特點,研究如何對原來的風俗作一些非常慎重的調整,並推廣這些新的風俗和禮儀,那對我們改造中國民族性的作用,才是實實在在的呢。

看看春運高峰期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你就不能不感歎風俗禮儀的巨大力量。如果誰不知道什麼是傳統,我們不妨讓他看看這情景,這就是傳統。這像候鳥一樣密集成群的人是去哪裏?回家!不錯,但不僅僅是回現實中的家,更是回"民族傳統"這個精神家園。如果我們能把陳舊的精神家園好好清掃修補一下,回家的人們就會有更多的幸福。

附記:

此文寫於2007年,發表時是2008年,南方大雪成災,鐵路不通。而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時候,我們依舊可以看到,20多萬人等待在廣州火車站,在饑寒交迫中等待著回家的機會。這些人中,有些是可以不用這樣做的,但是他們不願失去春節回家的一點點希望,一聽說火車可能通車,馬上就會趕來火車站。民俗的力量之大,真是讓我們感歎又感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