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膽小的鳥腳類恐龍(1 / 3)

鳥腳類恐龍會有這個名字,主是因為它們的後肢和鳥類比較像。它們一般都有角質的嘴喙、葉狀頰齒、脊狀突起的坐骨和堅挺的尾巴。鳥腳類恐龍的個頭兒隨著時間的推移越長越大,從早期的像狗一般大小的鳥腳類發展到了白堊紀晚期的巨無霸。如果你想認識它們,那就要輕手輕腳了,因為它們的膽子特別小,喏,它們來了……

萊索托龍為什麼能跳得很高?

萊索托龍的後肢修長有力,大腿部分粗短健壯,小腿部分則比較細長,因此具有很好的彈跳力,往上一跳的話就能跳很高,算得上是恐龍世界中的跳高能手。與它修長的後肢比起來,萊索托龍的前肢就比較短了,但還是比較強壯的,手掌能夠抓握東西。除了這些特征以外,萊索托龍的奔跑速度也非常快,這是因為它的整個身體都非常輕巧。

萊索托龍怎麼才能逃離危險?

萊索托龍生活在半沙漠化地區,這些地方沒有可以隱藏的地方,它很容易成為肉食性恐龍的獵物。萊索托龍又不具備任何自衛武器,為了躲避危險,它經常和同伴們生活在一起,給自己壯膽。如果發現有肉食性恐龍來了的話,萊索托龍會迅速跑掉。幸好萊索托龍的奔跑速度比較快,否則這個種群很快就會滅絕。

萊索托龍怎麼處理食物?

萊索托龍一般以低矮的植物為食,它的嘴邊有角質的覆蓋物。這層覆蓋物的作用是把植物快速地剪切下來,然後,嘴巴裏那些形狀不一的牙齒再對這些到口的食物進行處理,在它頜骨兩邊的牙齒像箭頭一樣,很適合咬住食物。萊索托龍在吃東西時,也是保持高度警惕的,它會時不時地抬起頭來看一看四周,一旦發現有敵人來了的話,它就立刻跑掉。

異齒龍有幾種不同的牙齒?

異齒龍有三種不同類型的牙齒:第一種是它上頜最前端的上前齒,這種牙齒小而尖銳,可以咬住樹葉;第二種牙齒是它上頜前部的獠牙,有點像野豬向外翹起的那兩顆牙齒,獠牙是用來對付敵人的;第三種是頰齒,這種牙齒位於異齒龍嘴巴中靠裏麵的位置,排列得非常緊密,用來咀嚼磨碎食物。

在彎龍的頭骨上,有何特殊之處?

古生物學家發掘了很多恐龍的頭骨,其中彎龍的頭骨與大部分恐龍頭骨都不太相同。彎龍的頭骨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在它的眼眶處有一塊突出的骨頭,古生物學家把這塊骨頭稱為眼瞼骨。不過古生物學家現在還沒有搞清楚這塊眼瞼骨有什麼作用,不知道它是不是彎龍用來保護眼睛的,也不知道它會不會阻礙彎龍的視線。

彎龍最怕遇到誰?

在彎龍看來,最恐怖的事情就是遇見肉食性的獸腳類恐龍,比如像高脊龍這樣的恐龍。這些肉食性恐龍生性非常凶殘,總是悄悄地躲在隱蔽的地方等待獵物的出現。當彎龍正在悠閑地尋找食物的時候,它們就會突然衝出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撲向它,彎龍就這樣成了肉食者的美餐。

棱齒龍的嘴巴裏有“切刀”嗎?

棱齒龍的嘴巴裏確實有“切刀”,這些“切刀”就是它鋒利的牙齒。棱齒龍的牙齒上有幾條明顯的棱,而且還非常耐磨,它的牙齒兩麵都可以作為磨蝕麵。當棱齒龍找到食物後,它會把這些植物送到它嘴巴裏的“切刀”處,這些牙齒能使植物在它嘴裏充分磨碎,即使最硬的植物也能很快被研磨成鬆軟的漿汁。

棱齒龍為什麼喜歡和同伴在一起?

棱齒龍覺得自己單獨活動時太不安全了,所以不管什麼時候,它都寧願和它的同伴們緊緊地挨在一起,尤其是在趕路的時候,它們會邊走路邊左顧右盼。它們可能還會分工合作哦,哪些盯著兩邊,哪些看著前後,這樣才能在發現危險的時候及時逃脫。而且在大個子的肉食性恐龍威脅下,大家待在一起,行動也更加安全。

禽龍有多大?

禽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草食性恐龍,與梁龍等侏羅紀時期的大家夥比起來,它的個頭兒並不是很大,但它又比美頜龍要大得多,它算是恐龍世界中的中等個子。禽龍的體重約為四噸,體長為十米左右,身高有四五米,也就是說,如果媽媽站在爸爸的肩膀上,你再站到媽媽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到禽龍的眼睛。

禽龍的拇指為什麼“長”到了鼻子上?

格丁·曼特爾醫生發現了禽龍的骨頭化石,他就想把這些化石拚起來。這時,一根長釘一樣的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格丁·曼特爾想:這根長釘可能是禽龍鼻子上的一個尖角!於是他就把長釘安在了禽龍的鼻子上。可是,人們後來發現了禽龍有兩個這樣的長釘子,原來這長釘子是禽龍的拇指。

禽龍的真正模樣是什麼?

禽龍是一種身材高大、但又笨又重的恐龍。它的兩條前肢長而有力,完全可以觸及地麵以分擔全身的體重。由這些跡象我們可以得知,在一般情況下,禽龍喜歡用四條腿走路。但是,有時它也會把兩條前肢給騰出來,隻用後肢行走。它有一條僵直而又扁扁的尾巴,在禽龍奔跑和走路的時候,這條尾巴一直與地麵保持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