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是夜,張盛又帶著戲誌才去拜訪了華歆,因為伐董事件,師徒兩人自是冰釋前嫌,一番寒暄之後,張盛低聲道:“師傅,盛欲意下招賢令,廣招天下賢才,不論出身,隻問賢能,唯才是舉!不知師傅以為如何?”
華歆被嚇住了,隨後反應過來,低聲道:“此舉不妥!現今乃漢室與士族共治天下,子宸若行此事,必將打破了世家的舉薦製度,如此行事隻會被天下人棄之!”
一旁的戲誌才也被震撼到了,他倒不是覺得這招賢令會讓張盛勢力被天下人棄之,隻是覺得此舉有些驚世駭俗,唯才是舉說的很好聽,但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隻要你有才我就用你,至於德行出身方麵,無關緊要,這在注重德行高於才能,出身大於名聲的東漢來說,可謂是違反了普世道德。
張盛倒不覺得有什麼驚世駭俗,因為曆史上曹操就曾頒布過三次唯才是舉的招賢令,因為這個招賢令,打破了自漢朝至建立以來,出仕隻有靠世家舉薦的製度,受到了眾多寒門弟子的擁護,使得曹魏勢力,不管是前期、中期、後期,人才數都遠遠高於其他的勢力。
而通過招賢令最終則是催生出的科舉製,則徹底的打破了舉薦製,使得寒門出身之人也有了上升的渠道,可以說,招賢令的影響是深遠的。
張盛於是將曆史上曹操的原話道出:“自古以來開國和中興的君主,哪個不是得到賢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國家的呢?在他們得到人才的時候,往往不出裏巷,難道是偶然的際遇嗎?是上邊的人尋求發現的呀。這是特別需要訪求賢才的時刻。
“孟公綽做大貴族的家臣是好的,但卻當不了滕、薛這樣小國的行政長官。”假如非得是廉潔的人,才可以任用,那麼齊桓公怎麼能稱霸於世呢!當今天下有沒有像薑尚那樣身穿粗衣懷有真才在渭水岸邊釣魚的呢?又有沒有像陳平那樣被指斥為盜嫂受金而沒有遇到魏無知推薦的呢?
諸位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埋沒在下層的人才,隻要是有才能的就舉薦出來,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們。”
“子宸萬萬不可!大漢以孝德治天下,如若沒了德行,則天下大亂矣!而且你作為第一個打破世家舉薦製度的人,一定會被世家群起而攻之!”華歆繼續勸慰道。
戲誌才雖然感到震撼,但憑借其智慧,從唯才是舉四個字之中,便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一道政令下達之後,將會帶來極大的好處,於是高聲道:“主公不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第一個這麼做的是秦孝公,商鞅變法,橫掃六國一統八方;第二個這麼做的燕昭王築台招賢,廣納天下賢士;主公最多算是第三人,不過唯才是舉確實有些太過驚世駭俗,不如改為才賢是舉如何?隻問才能與品德,不問出身與名聲!”
張盛微微點頭,如今漢室威望尚未分崩離析,世家仍舊屬於巨無霸一樣的龐然大物,若是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