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一些食物,我隻吃了幾口就吃不下去了,然後抿了抿分給我的那可憐的一點點水。漢斯手中的那半壺水,就是我們三個人所剩下的全部水源。飯後,叔叔和漢斯立刻鑽進了他們的旅行被裏,讓疲憊在睡夢中得以消散。可我卻怎麼也睡不著,幾乎是數著時間盼到了天亮。
星期六早上6時,我們再次出發。20分鍾後,一個巨型的石洞出現在我們眼前。現在我必須承認這個煤洞的形成絕非出自人類的手筆,否則洞頂不可能毫無支撐物,而就那麼讓它自己依靠一種上天賦予的神力保持著平衡。這個巨型的洞穴寬約100英尺,高150英尺,地表已經開裂,那是由於急劇的地球震動而造成的。我們代表地球上的一切居民,首次來這裏造訪。
在洞穴黑漆漆的石壁上,寫滿了石炭紀的曆史,這一時期的不同特點是任何一位地質學家都能夠輕鬆尋獲的。排列嚴密的砂岩層以及黏土層將煤床分隔開,看上去就像承受著來自上層岩石的巨大壓力。這一時期早於中生代,當時的氣候異常炎熱和潮濕,導致陸地上出現了許多株體型龐大的植物。可是,由於地球表麵被一個水蒸氣層所環繞,它吞噬了大部分太陽光線。因此很明顯,太陽並非地球上高溫的供熱源。再說,或許在那個時期,太陽還沒有開始釋放光源呢。在當時,地球上的氣候還沒有形成,赤道和兩極沒有任何區別,極端的高溫席卷全球。這些熱量並非來自太陽,那麼它們從何而來呢?自然是來自地球內部。
是的,地球內部儲藏有大量的熱能,這一結論與叔叔的論調截然相反,但卻是事實。在那個時期,在地殼的外層就能使人們發覺地球內部的巨大能量。植物由於缺乏光照的緣故,不能開花,也失去了香氣,可是卻不會死亡,因為它們的根係深深地探入地層之中,頑強地維持著生命。那時的樹木非常稀少,僅有部分草本植物,以及數不清的草地、蕨類、石鬆和封印木,這些植物在現在全都十分珍貴和罕見,可在當時卻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
正是這些普及而且繁茂的植物催生出了煤。當時地殼的伸縮性很大,由於地球內部液體的作用,使地殼有了許多裂痕和凹陷,於是植物被掩埋在地層之中,再加上水的作用,便產生出了大量的礦體。然後便輪到一係列化學作用開始工作。植物礦體首先轉變成泥潭,然後在氣體的作用下,進行發酵,得到了完全的礦化。至此我們眼前的這些煤層便形成了。可是倘若現今那些工業國的居民對其進行無度的開采,那麼不出三個世紀,地球上的煤層就將消失。可是話說回來,我身邊的這些煤礦資源或許永遠不會被人類開采,因為對於這樣的深層煤礦,開采它們的代價是無法估量的。何況地表的煤儲量依然十分巨大,人們還不需要到這樣深層的地方來開采。我想,直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我們眼前的這些煤層也依然會保持著它們的原狀。
漢斯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一些食物,我隻吃了幾口就吃不下去了,然後抿了抿分給我的那可憐的一點點水。漢斯手中的那半壺水,就是我們三個人所剩下的全部水源。飯後,叔叔和漢斯立刻鑽進了他們的旅行被裏,讓疲憊在睡夢中得以消散。可我卻怎麼也睡不著,幾乎是數著時間盼到了天亮。
星期六早上6時,我們再次出發。20分鍾後,一個巨型的石洞出現在我們眼前。現在我必須承認這個煤洞的形成絕非出自人類的手筆,否則洞頂不可能毫無支撐物,而就那麼讓它自己依靠一種上天賦予的神力保持著平衡。這個巨型的洞穴寬約100英尺,高150英尺,地表已經開裂,那是由於急劇的地球震動而造成的。我們代表地球上的一切居民,首次來這裏造訪。
在洞穴黑漆漆的石壁上,寫滿了石炭紀的曆史,這一時期的不同特點是任何一位地質學家都能夠輕鬆尋獲的。排列嚴密的砂岩層以及黏土層將煤床分隔開,看上去就像承受著來自上層岩石的巨大壓力。這一時期早於中生代,當時的氣候異常炎熱和潮濕,導致陸地上出現了許多株體型龐大的植物。可是,由於地球表麵被一個水蒸氣層所環繞,它吞噬了大部分太陽光線。因此很明顯,太陽並非地球上高溫的供熱源。再說,或許在那個時期,太陽還沒有開始釋放光源呢。在當時,地球上的氣候還沒有形成,赤道和兩極沒有任何區別,極端的高溫席卷全球。這些熱量並非來自太陽,那麼它們從何而來呢?自然是來自地球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