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你,是我的結局(1 / 1)

身為後宮女子,徐惠免不了會有所感觸。

柏梁台是漢武帝所建宮殿,徐惠詩中借柏梁台指陳阿嬌失寵一事。昭陽殿是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住所,趙飛燕一入宮班婕妤就受了冷遇,新歡舊愛,隻在一夕之間。

被趙飛燕替代的人,就是漢代賢妃班婕妤。班婕妤恪守本分,拒絕與漢成帝同坐一輦,被成帝的母親王太後比作古之賢妃樊姬。但是這樣的謹慎與賢惠並沒有給她帶來皇帝的恩寵,趙飛燕姐妹一出現,她的下場和陳阿嬌差不了多少。

班婕妤作《怨歌行》,又名《團扇詩》,寫盡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徐惠自認為,她沒有趙飛燕輕盈的舞姿,雖然昔日曾以詩詞打動太宗的心,但相比趙飛燕還是卑賤得不得了,誰能保證她不是下一個班婕妤呢?

自古君王之愛反複無常,陳阿嬌、班婕妤,她們都是曾經備受寵愛的女子,縱使太宗時個明君,但徐惠明白,以色侍君,色衰而愛弛,待自己容顏老去,詩寫得再好也比不過新人的語笑嫣然。

徐惠和班婕妤的共同之處在於,她們都是有見識的才女。班婕妤失寵後自願請求前往長信宮侍奉太後,實則讓自己遠離了後宮是非,不至於像其他妃子那樣受到趙飛燕姐妹的陷害。

明智若班婕妤,一直是徐惠的目標,她在詩中表明,她有著和班婕妤一樣的決心,既然已經覆水難收,就不會像陳阿嬌那樣乞求君王君王回心轉意,而是潔身自愛,不再理會世事紛爭。

這是徐惠能想到的最壞的結局。

她就是這般心思細膩的女子,即便在深受恩寵之時,就已經想到了失寵後的處境,也為自己做了打算。幸運的是,太宗不僅愛她,而且是位明君,他又如何舍得讓她重複班婕妤的命運?

有生之年,他做到了對她嗬護備至。直到貞觀二十三年,他一病不起,終於離她而去。

她如被抽空,像是在一夜之間蒼老,再不複往日笑顏。

她失魂落魄,茶飯不思,漸漸地,憂鬱相思成疾。

她病臥床榻,太醫開為她開藥,她卻拒絕服用。

她說,他待她情深至此,他既離去,她也不遠獨活於世。

一年後的一天,她恍恍惚惚看到了他,她笑了。

她知道,他來接她了。

永徽元年,徐惠病逝,年僅二十四歲。高宗念她深情忠貞,追封她為賢妃,陪葬於太宗陵墓石室之中。

徐惠的結局是幸福的,她與她愛了一生的男人,生同衾,死同穴。

身為後宮女子,徐惠免不了會有所感觸。

柏梁台是漢武帝所建宮殿,徐惠詩中借柏梁台指陳阿嬌失寵一事。昭陽殿是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住所,趙飛燕一入宮班婕妤就受了冷遇,新歡舊愛,隻在一夕之間。

被趙飛燕替代的人,就是漢代賢妃班婕妤。班婕妤恪守本分,拒絕與漢成帝同坐一輦,被成帝的母親王太後比作古之賢妃樊姬。但是這樣的謹慎與賢惠並沒有給她帶來皇帝的恩寵,趙飛燕姐妹一出現,她的下場和陳阿嬌差不了多少。

班婕妤作《怨歌行》,又名《團扇詩》,寫盡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徐惠自認為,她沒有趙飛燕輕盈的舞姿,雖然昔日曾以詩詞打動太宗的心,但相比趙飛燕還是卑賤得不得了,誰能保證她不是下一個班婕妤呢?

自古君王之愛反複無常,陳阿嬌、班婕妤,她們都是曾經備受寵愛的女子,縱使太宗時個明君,但徐惠明白,以色侍君,色衰而愛弛,待自己容顏老去,詩寫得再好也比不過新人的語笑嫣然。

徐惠和班婕妤的共同之處在於,她們都是有見識的才女。班婕妤失寵後自願請求前往長信宮侍奉太後,實則讓自己遠離了後宮是非,不至於像其他妃子那樣受到趙飛燕姐妹的陷害。

明智若班婕妤,一直是徐惠的目標,她在詩中表明,她有著和班婕妤一樣的決心,既然已經覆水難收,就不會像陳阿嬌那樣乞求君王君王回心轉意,而是潔身自愛,不再理會世事紛爭。

這是徐惠能想到的最壞的結局。

她就是這般心思細膩的女子,即便在深受恩寵之時,就已經想到了失寵後的處境,也為自己做了打算。幸運的是,太宗不僅愛她,而且是位明君,他又如何舍得讓她重複班婕妤的命運?

有生之年,他做到了對她嗬護備至。直到貞觀二十三年,他一病不起,終於離她而去。

她如被抽空,像是在一夜之間蒼老,再不複往日笑顏。

她失魂落魄,茶飯不思,漸漸地,憂鬱相思成疾。

她病臥床榻,太醫開為她開藥,她卻拒絕服用。

她說,他待她情深至此,他既離去,她也不遠獨活於世。

一年後的一天,她恍恍惚惚看到了他,她笑了。

她知道,他來接她了。

永徽元年,徐惠病逝,年僅二十四歲。高宗念她深情忠貞,追封她為賢妃,陪葬於太宗陵墓石室之中。

徐惠的結局是幸福的,她與她愛了一生的男人,生同衾,死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