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被文醜罵的那叫一個慘,文醜是武夫,性格比較直,準確的說是不懂得變通,話說回來文醜壓根就看不起這些縣衙的人,文醜是什麼人?那可是袁紹的心腹愛將麵前的大紅人,可謂說在袁軍之中也是少數站在金字塔頂端的幾人之一了,自然而然眼界很高。
文醜把周圍人都罵了一通,怒氣也稍微降下來少許,知道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於是很快做出了應對,命令騎兵分兩隊朝兩個兩個方向立刻全速去追。
程奐衝出城門之後,雖然占了出其不意的先手,騙過了城門的弓箭手,但是在城門校尉拚了命的追擊下,慌亂中亂箭射中了程奐右臂,鏽跡斑斑的鐵箭貫穿整個小臂,箭頭上掛著一絲碎肉,殷紅的鮮血流滿了整個手臂,粗布衣袖在寒冷的烈風中呼呼作響。這條手臂算是廢了。
程奐強忍著疼痛,雙腿夾緊馬腹,左臂抓住韁繩,總的來說不影響急速奔跑的馬匹,三國時期馬上沒鞍,善騎閃射者都是軍隊中的精英,由此可見三國時期騎兵的珍貴性。
程奐知道這樣跑下去被追上是早晚的事情,現如今程奐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可能的拖住後麵的追兵為少主韓晉創造逃跑的時間。
文醜這邊親自追向韓晉和趙浮跑的方向,文醜心中明白,對方有三個人,首先一個冒死引開城門守軍,其目的是為後麵的人創造逃走的機會,可以想象後麵的兩個人就是重要的人。長年帶兵的人自然而然都會有著一絲冷靜的頭腦,要不然也不會坐上統帥這樣高的職位了。
文醜帶人追出了三十餘裏,就隱約看到前麵的人影,一匹馬兩個人,一壯年一少年,文醜率領的騎兵個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這些騎兵兵不屬於袁紹,這都是文醜私下招募的部曲,是文醜在投奔袁紹之前招幕的河北義士,文醜此人年輕時也是有野心的,最起碼在袁紹來冀州之前是的,後來礙於袁家的四世三公的名頭,就與結義大哥顏良一同投奔了袁紹。
韓晉和趙浮這麼快被追上,其實原因很簡單,韓晉幼小身子骨如不禁風,加上近幾日悲傷過度能乘得馬就不錯了,別說快馬加鞭了,那時不可能的事情。韓晉看著文醜的追兵越來越近,心中很是內疚,都是自己拖累的趙浮叔叔,要不是為了自己,程趙兩位叔叔早已逃離冀州了,現如今程奐叔叔生死未卜,韓晉感覺的這自己是多麼的沒用,輕生的念頭由心而生,一急之下就想掙脫趙浮的臂膀跳馬自盡。
不行,不能這樣做,做了那豈不是辜負了兩位叔叔的一邊赤誠之心了嗎?做了這麼多都是為了保護自己,他們都是父親的好兄弟,又受父親臨終重托。假如自己就此輕聲而死,趙浮叔叔也不會獨自逃生,定會隨自己一起去見父親謝罪。這樣的話自己就是間接害死了兩位叔叔。
都不行,都不能做,小小的韓晉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了,韓晉再聰明也無可奈何。仇人讓自己死,韓晉自然不能讓仇人得逞,想著兩位叔叔性命都要保護自己周全,自己再言死就太不識好歹了。自己一定要活下去,因為隻有活著才能報仇,隻有活著才能不辜負兩位叔叔的大恩。韓晉很快就堅定了信念。
其實當趙浮聽到後麵的馬蹄聲時就知道,這樣下去兩個人一個都跑不掉。心中悲苦,主公僅剩的幼子就這樣沒了嗎?不能,我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