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科的成立,不得不提一個組織:CC係。CC到底是什麼?它不是維生素,更不是一種藥品或者產品名稱。所謂“CC”是英文“central-club”的簡稱,或者也可以理解為陳立夫和陳果夫的名字的漢語拚音首字母,意為“二陳”。CC係是一個政治派係,成員遍布中統局、國民黨組織部、各地方黨部以及各大學校。
前麵我們講過CC係領導之一是陳立夫,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則是陳立夫的哥哥陳果夫。陳果夫1892年生於浙江吳興,小時候在湖南長沙度過一段時光,並且在長沙的明德學堂讀書。肄業後,陳果夫跟著叔叔陳其美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不到20歲的陳果夫竟然參加了討伐袁世凱的鬥爭。黃埔軍校創辦後,應蔣介石之邀,他主要負責招生工作。中山艦事件後,得到蔣介石信任的陳果夫成為國民黨的組織部長,大權獨攬。後來與弟弟陳立夫成立“CC”派係,穩定自己的黨內地位,維護蔣介石的統治;其次成立了“中統”,建立個龐大的特務係統,打壓黨內異族,與共產黨鬥法。後來陳果夫通過其政治影響力創辦大量公司,並且控製了中國農民銀行(建國後遷至台灣),擁有大量資本,與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等三人組成中國四大家族。
CC係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浙江社、反布爾什維克聯盟(AB團)、西山會議派、孫文主義學會、執杖派。
浙江社,顧名思義就是陳果夫、陳立夫的浙江老鄉會(國民黨右派組成的),主要成員就是以陳立夫、陳果夫為首的浙江成員。由於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所以浙江社在國民黨內是非常吃得開的。
AB團,全稱叫反布爾什維克聯盟,Anti-Bolshevik的縮寫。這個名字已經顯示出其職能,與布爾什維克有所瓜葛的都在它的反對行列。其中包括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領導人為段錫朋和程天放,重要組成部分為青洪幫分子。
西山會議派,由國民黨右派組成,主要成員有林森、鄒魯等,其職能亦是反對支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所有派係(主要指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1925年,西山會議派公開提出“清黨”,並且開除了毛澤東、李大釗、譚平山等人的黨內職務和國民黨黨籍。“四一二”之後,西山會議派與蔣介石合流,繼續反對共產黨。
孫文主義學會,同樣是右派組織,最初是在黃埔軍校內成立的。他們亦是反對共產黨、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主要成員有戴季陶、陳誠、賀衷寒和王柏齡等。這個學會在黃埔軍校曾經與另外一個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簡稱青年會)進行對抗,而青年會的主要成員則是由共產黨組成的,其中包括周恩來、周逸群、胡秉鐸等人。中山艦事件後,孫文主義學會解散。解散後,其成員紛紛加入CC係,成為CC係重要政治力量。
執杖派,從名字上就容易理解:拿著大棒嚇唬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組織。組織成員亦是一群青幫分子和國民黨右派。
CC係成立後,成員越來越多,大多數都是身居組織要職的人物,所以CC係幾乎控製了國民黨的組織和黨政部門。甚至有段時間,CC係給蔣介石的統治帶來了很大的威脅。CC係就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直到1937年,CC係成員竟然多達一萬人。CC係秉承胡漢民說過的那句“黨外無黨、黨內無派”的話,而這句話亦是蔣介石所推崇的。實際CC係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黨內異己(主要指國民黨左派),爭奪黨內“正統”。但是由於CC係過於直白了,後來陳立夫和陳果夫都不承認“CC”的稱謂,直到1932年,一個名叫“青白團”的組織成立後,才有了一個具體的名稱。
青白團成立於1932年,據陳立夫的回憶,這個組織並非是他和哥哥陳果夫所為,而是在蔣介石的指令下成立的。而1931年,蔣介石因為“九一八”等事件消極處理遭到反對,後來被迫下野,下野後他曾感歎:本人無幹部、無組織、無偵探、無人扶翼,餘不能自主……(選自《蔣介石日記》)他迫切希望成立一個組織建立自己的權威,重拾政治首領的信心。於是“青白團”成立之前,蔣介石曾多次與陳立夫對話,並且闡明了要成立一個組織。1932年,蔣介石已經年滿45歲了。在他考慮許久後,終於找來陳立夫談話。
蔣介石先是感慨一番:“立夫啊,時間過得真快,眼看我馬上就要年過半百了!但是放眼看去,革命形勢還不明朗!時間不待人啊,我們有必要加快步伐。現在黨內問題也很多,我想聽聽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