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策反老友鄒韜奮(1 / 3)

說到徐恩曾的特務工作,不能不提到他的老友鄒韜奮。

鄒韜奮,原名鄒恩潤,江西餘江人。1919年曾就讀於上海南洋大學機電工程專業,與徐恩曾是大學同學。1926年,鄒韜奮任《生活周刊》主編,“韜奮”一名是他在主編《生活周刊》時用的筆名。擔任《生活周刊》主編後,鄒韜奮對《生活周刊》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創新,確定了《生活周刊》的辦刊宗旨,即“暗示人生修養,喚起服務精神,力謀社會改造”。(選自《鄒韜奮同誌資料》)在鄒韜奮的努力下,《生活周刊》由一個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躍發展成為影響巨大的主流刊物,發行量高達15.5萬份,創造了當時期刊發行的最高紀錄。

由於鄒韜奮的堅持和勇敢,《生活周刊》敢於同邪惡、黑暗勢力作鬥爭,敢於痛斥、指責社會上的貪汙腐化現象。久而久之,它漸漸變為“針砭時弊、主持正義的輿論機關”。

1932年7月,鄒韜奮在上海成立生活書店,生活書店成立後,鄒韜奮團結了一大批進步作者,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將生活書店擴展到56家,並先後出版了數十種進步刊物,成為傳媒界的大亨。“九一八”之後,鄒韜奮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他主編的《生活周刊》以“反內戰、團結抗敵禦侮”為根本目標,成為國內媒體抗日救國的一麵旗幟。

說白了,鄒韜奮的《生活周刊》宣傳“抗日救國運動”是與蔣介石唱對台戲。陳立夫曾如此評價共產黨:“搞輿論,是共產黨的強項!想要打倒共產黨,就要阻止他們辦報紙!”從進入中統那天起,徐恩曾就知道“輿論宣傳”是何等的重要!起初徐恩曾也是滿懷信心,打算將國民黨的思想散布於全國,然而,當他遇到自己的老朋友鄒韜奮之後,卻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有一天,蔣介石的貼身秘書送來一本刊物,蔣介石看了幾眼,便生氣地將刊物拍在了桌子上。他問秘書:“到底誰這麼大膽?為什麼處處與黨國作對?”

秘書支吾了幾聲:“是一個名叫鄒韜奮的家夥……”

蔣介石拍著桌子繼續問道:“他是不是共產黨?為什麼總是替共產黨說話?你去查一查,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於是,蔣介石的秘書拿著《生活周刊》找到了陳立夫,陳立夫就找來徐恩曾商量對策。

“共產黨非常善於利用媒體蠱惑人心,這本《生活周刊》想必也是共產黨人創辦的吧!”陳立夫將雜誌遞給徐恩曾。

徐恩曾掃了一眼,看到鄒韜奮的名字,心裏一驚,這不是老同學鄒韜奮嗎?他什麼時候加入共產黨了?徐恩曾出於謹慎和自我保護的目的,委婉地說:“這個鄒韜奮我認識,他應該不是共產黨!”

“什麼?”陳立夫吃了一驚。

“他是我大學同學,您別著急!我這就派人去查,如果他是共產黨,我立刻逮捕他!”

“如果不是呢?”陳立夫瞪了徐恩曾一眼。

徐恩曾連忙說:“不是也要將他抓起來,誰叫他為共產黨搖旗呐喊!”

此時的徐恩曾,想起了蔣介石發布的特務工作秘密辦法中的那條“共黨問題處置辦法”的密令(密令強調:凡是帶有共產黨色彩的文字一律要從文章中刪除,凡是與共產黨有相同傾向的報刊、雜誌一律封閉!)。

不過從本心而言,徐恩曾還是有些糾結的。上學的時候,他與鄒韜奮私交還算不錯,鄒韜奮不僅是他的同門,而且還是他的朋友。他真恨如今的鄒韜奮熱衷政治,這不是給他徐恩曾找麻煩嗎?

徐恩曾翻開《生活周刊》仔細閱讀,讀到了鄒韜奮《抗戰》一文:“中共這次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國的危亡,是要鞏固和平統一團結禦侮的基礎,是要決心共赴國難,是要造成民族內部團結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是要把這個民族的光輝前途變為現實的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這個宗旨是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所一致擁護的。”徐恩曾看著看著,臉色就青了,心裏想:鄒韜奮啊鄒韜奮,你這是幹什麼啊?識時務者為俊傑,你為啥要跟黨國作對呢?徐恩曾坐不住了,他要去找鄒韜奮,親自與鄒韜奮談談。

徐恩曾出現在鄒韜奮的家門前,頗令鄒韜奮驚訝,驚訝之餘,他意識到,作為中統局副局長,徐恩曾此次來者不善。當然,鄒韜奮還是以朋友之儀招待了徐恩曾,迎進門來,沏了一壺熱茶端上。

“老兄此次來我的府上,有何貴幹?”鄒韜奮問道。

徐恩曾單刀直入,拿出雜誌擺在鄒韜奮麵前:“老弟,我是為你這篇文章來的。現在國內形勢不好,堅持自己的立場是好的,但是千萬不要被共產黨利用啊!”

鄒韜奮沒有直接回答,繞了一個彎子陳述自己的理由:“大難當前,作為一個中國人,理應站出來!東北淪陷,蔣委員長作為領導人,更應站出來動員全民抵抗日寇!難道徐兄覺得我說的話,有什麼不妥嗎?”

“作為一個媒體人,你應該為你的話負責!”徐恩曾拿著《生活周刊》,一個字一個字指著對鄒韜奮說:“你後麵講的話都對,就是前麵不對,偏偏是中共的宣言!共黨一直利用輿論蠱惑民眾,難道你還不懂這個道理嗎?”

“我不在乎哪個黨,我隻在乎自己的良心!”鄒韜奮義正詞嚴。

“良心?韜奮,共產黨出了多少錢,國民政府可以出更多的錢把所有的刊物收回來!需要錢,你盡管開價!”徐恩曾使出了金錢利誘的老伎倆,他要息事寧人,隻要鄒韜奮不再為共產黨“搖旗呐喊”,蔣委員長就不會再怒氣衝天拿著《生活周刊》罵人了。

可鄒韜奮卻不買賬,接著說:“如果人人都隻認錢不認良心,那中國就徹底完蛋了!”徐恩曾見鄒韜奮“不為財也不為利”,著實無計可施,隻好起身走人!就在他即將出門的時候,鄒韜奮在他身後說:“統一抗日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你就不要枉費心機了!倒不如打電話勸一勸蔣委員長,讓他站出來說句話!”徐恩曾“好心”勸老友,沒想到竟然被老友鄒韜奮教訓了一頓!

徐恩曾不在乎什麼“統一戰線、解放全中國”,他認為,天下就是蔣委員長的,隻有讓蔣委員長高興,自己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既然“老朋友”變成了他政治道路上的“阻礙”、自己上司的“眼中釘”,他隻能犧牲友誼,幫自己的上司拔掉這枚“釘子”了。於是他派特務秘密監視老友鄒韜奮的一舉一動,有什麼情況及時向自己彙報。

1933年的6月18日,上海發生一起槍擊案,民主人士楊杏佛駕車至上海亞爾培路時,被軍統特務暗殺。作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成員的鄒韜奮,在《生活周刊》上就此事奮筆疾書,徐恩曾看到鄒韜奮為此事撰寫的愛國文章,惱怒不已。正巧,陳立夫打來電話,要求徐恩曾列出與共黨密切來往的人員名單,這個名單就是所謂的中統黑名單。徐恩曾迅疾想到了鄒韜奮,於是他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鄒韜奮”的大名。

與此同時,鄒韜奮因“楊杏佛暗害”一事悲痛不已,在新周刊中又刊出一版關於國民黨無恥行徑的報道,希望能夠喚醒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就在這個時候,《生活周刊》的一名記者神色慌張、急匆匆地闖到鄒韜奮的家裏,對鄒韜奮說:“主編,大事不好了,你趕緊出去躲躲吧!”

“我又沒做壞事,為什麼要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