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統,最初由陳立夫創辦的黨務調查科,慢慢過渡到徐恩曾時期的特工總部,再到1935年改名軍事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直到1938年,中統才正式掛牌營業,改名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局。中統由創辦到正式成立,整整走過了十年。在這十年裏,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他們的特務職能一樣,組織本身就是表麵一套、背後一套,“虛虛實實”就是這個組織最大的特點。
“虛虛實實”的第一點,指的是中統有太多虛虛實實的部門。中統畢竟是特務組織,難道還能站在太陽底下給別人看嗎?所以徐恩曾堅持了“虛虛實實”的原則。比如秘密聯絡點“正元實業社”,看店麵,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個點心鋪子或者當鋪之類的門麵!而黨務調查科和軍事調查統計局第一處與大本營第六部第四組等這些公開的機關,卻都必須聽從隱姓埋名的“特工總部”的指揮。這些看起來有頭有臉的門麵,其實隻不過是“特工總部”的幾張皮罷了,就像川劇變臉一樣,用手一抹就是一張,誰也看不到“特工總部”的真實麵目。
“虛虛實實”的第二點,就是指徐恩曾本人的稱謂。早期,徐恩曾擔任黨務調查科科長的時候,本來大家都應該稱呼他徐科長,可徐恩曾卻覺得這個名頭不夠響亮,也不夠文雅,於是建議特務們改口,稱呼他為徐處長,隨著這個稱呼的盛行,黨務調查科就變成了黨務調查處。但是時間一長,徐恩曾就不滿意自己的處長身份了,他總覺得處長聽著不舒服,挺別扭,於是他又建議特務們稱呼他徐先生,他覺得這個稱呼比較文雅。特工總部成立後,他又要求大家稱呼他徐主任,中統局正式成立後,他又建議大家改稱他徐局長。從徐科長到徐局長,徐恩曾的名頭、官銜越來越大。不過私底下,大家卻喜歡稱呼徐恩曾“徐老板”。為啥叫他“徐老板”?老板是幹什麼的?老板就是掌櫃的,是對決策者的一種尊稱,作為中統的決策者和實施者,稱呼徐恩曾“徐老板”倒也一點不為過!
1938年之後,陳立夫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轉移到了國民黨的教育事業上,而所謂的中統局的正職局長朱家驊也隻不過是個過渡人物,朱家驊對特務這行並不太懂(注意,徐恩曾起初隻是中統局的副局長)。朱家驊離任後,徐恩曾才榮升中統局的正局長,濮孟久擔任中統局書記。不過濮孟久僅僅是黨政班子的書記而已,權力並不在他的手中,所以徐恩曾與濮孟久的關係十分微妙。在特工總部,徐恩曾是主任,濮孟久是書記,徐恩曾管著濮孟久;而在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濮孟久是處長,而徐恩曾隻是秘書,濮孟久又管著徐恩曾。不管怎麼說,中統這一塊,真正的老板是徐恩曾,他是有一說一,一句頂萬句。
在1937年到1938年期間,中統組織還有一個名字,叫“大本營第六部第四組”,這就是虛虛實實第一點中提到的多種名頭中的一種。徐恩曾當時擔任第四組的中將組長。第四組成立不久,中統局便正式掛牌成立,首任中統局局長為朱家驊(朱家驊,字騮先,浙江湖州人,中國教育界、學術界的泰鬥級人物,中國近代地質學的奠基人,而且還是中德關係的奠基人。他曾經擔任過教育、學術、政府、政黨等多項重要職務,其中還包括在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當過教授,後擔任國民黨行政院副院長)。朱家驊雖然是局長,但並沒有實權,實權在副局長徐恩曾的手裏。1943年到1944年間,中統局增加了顧建中和郭紫峻兩位副局長。
1941年,在陳果夫的推薦下,徐恩曾還得到了國民黨交通部政務次長的職位。後來徐恩曾野心膨脹,企圖奪取經濟部部長、交通部部長的職位,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到權力的競爭中,轉移了大量精力,因此給中統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於是他召回了顧建中,把中統局的日常工作交給了顧。1941年冬,顧建中被安排到局長室辦公,代徐恩曾批閱日常文件。1943年徐恩曾與陳果夫商量後,向蔣介石推薦顧建中,經批準,顧建中成為中統局副局長。
1938年中統局經過一番輾轉,終於遷至重慶的九道門興華小學內,後來一直到1945年才遷回南京。這八年是徐恩曾掌管中統局的八年,他由此獲得了“中統掌門人”的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