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離桑柴鎮越來越遠,那股低沉的情緒逐漸被壓在了心底,李絕才算是恢複正常的心態。這段時間內他十分感激跟他同行的的許值等人,他們都很照顧他的情緒,別說不是一個宗門了,就算是一個宗門的這樣做也真的極少人能做到。
這讓他對玄青門的好感度再度提升。
為了保證每個人的安全,許值他們選擇的都是人跡較多的商道,主要是他們一行人境界都不算很高,修為高的執事都帶著新弟子先一步走了,所以如果走荒山野林十分不便。
許值是外事,不同於宗門執事,他的能力重在言語上麵,而不是修為,而跟著他的三個外事閣的人也同樣是如此,他們來臨江城是跟著商隊一起過來的,而且得到了大宗門高手的庇護,臨江城更北邊有更大的城池,比玄青門更強的宗門都選擇那些地方招收弟子,順便也會護送許值他們一路,基本這已經成了默認的規則。
回程就不一樣了,回程每個宗門都會派足夠多的人手來護送外事和弟子回去。
每個宗門不隻是來中州一個城池作為目標,這樣實在是太少了,就拿玄青門為例,像許值一樣的外事還有六個,分散在其他城池,每年他們在中州招收的弟子都在一百人左右,臨江城的人數極少,隻有八個,主要原因就是臨江城有武道碑,每年隻有四十五人參加成年禮,他們在這四十五個人當中能夠招的弟子很有限,就算是再通過其他途徑,也不多,最多也就在十一二個左右,剩下的人都自動的流入到這附近的宗門裏去,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相對應的,臨江城的弟子每年進了宗門之後,基本都是整個一百人當中表現前列的,表現出極強的潛力,畢竟已經內部篩選一次了。所以就算是這不到十個人宗門也派了很多人手前來護送,隻不過許值他們後行沒跟他們一起罷了。
其實整體上,中州的一百名弟子在玄青門整體水平都在每一代弟子的前列,往後都是宗門的中堅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其實他們來一趟中州並不容易,但樂此不疲的原因。
許值這是他作為外事第五次來臨江城為宗門招收弟子了,輕車熟路,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個路線,大概他們需要長達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玄青門,這是全程順利不出意外的情況下。
他這次心情其實很不錯,張誌這一個人就比得上往年所有弟子了,何況這次他還發現了幾個不錯的苗子,到了宗門,嘉獎是少不了的。
在這一路上,他們會經過一些宗門的領地,而且大部分是實力並不算弱的門派,李絕和張誌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這麼遠,一路上好奇地四處看,可以發現很多建在山上的宗門,順著山勢往下全是雕梁畫棟,就算是他們站在很遠都能看到一清二楚。
東土的宗門分布很奇怪,靠近中州的這一邊隻有一些低品,也就是九品到七品的宗門,數量也不算是多,實力比較平均,偶爾會有幾個六品五品的宗門,再往東去,就是東土的傳奇宗門真武派了,它坐落在一個很大的山脈之上,這山脈似乎也叫做真武山。
真武派的附近會有一些高品宗門,大都是二品三品宗門,一品宗門都會下意識遠離真武派,這些二品三品的宗門偶爾也會時不時的來中州招收弟子,就像這次真武派都有人到了臨江城。
再往東去才是宗門遍布的地方,低中高品宗門,各式各樣,成千上萬的宗門在那裏形成一個個地域圈,在那裏像玄青門這樣的宗門多如沙塵,二三品的宗門都不少,許值曾經就希望能前往真武派更東邊去看看,可惜做了外事之後一直沒有機會。
其實不光是東土的宗門分布是這樣的,北原、南疆、西域也差不多,似乎是跟妖族的分布也有關係,具體的原因自然不是許值這樣的小人物能知道的。
李絕還是第一次出門這麼久,整整十天他們都是在趕路中度過的,如果不是因為還有人與他一行,他可能都走不下去。一開始看什麼都是新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沒看到過的,尤其是離開了中州,到了東土的地界,就連地形地貌都發生了變化,但是這樣的新鮮也逐漸被一成不變衝散了,畢竟真武山西邊這宗門不算多,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這還是他們盡可能選擇了人多的商道情況下。
所以新鮮勁過去之後李絕的關注點就不在周圍的景色上了,而是開始修練起來,身邊還有一個張誌,還能交流切磋一番。
提到修煉,就不得不提到他體內的那個係統,本來按照係統的習慣,在比武這種時刻它都是會處於沉默狀態,隻會偶爾出聲,當然這期間自己使用加點都沒什麼問題。再加上他平日裏盡可能讓自己擺脫係統的依賴,不會經常依靠係統修練,所以整個好幾天係統都沒露麵都沒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