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板對一個男孩說:“你想找活幹嗎?”
“當然!”男孩回答說。
“但是你必須向我證明你有良好的品德!”
“當然可以!”男孩回答,“我馬上就去找曾經雇傭過我的老板。”
“那好,你去把他找來吧,我需要和他好好談談你的事情。”老板說。
但是男孩去了之後,老板等了他一下午,男孩也沒有露麵。
第二天,老板又遇見那個男孩,就責備男孩的失信。
“是的,是我沒有讓他來見您,”男孩解釋說,“因為我以前的老板同我談了您的品德。”
在人的一生中,品格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對人生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一個人事業成功與否,最終往往決定於他的品格,而良好的品格也是一個人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的前提。現在社會上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士之所以成功,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具有受人歡迎與尊崇的品德,有著一個比較健康的心靈。
能做到真正地開心快樂,這其實就是道德的真實含義。快樂是美德本身,而不是結果,曾經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應該慶幸,慶幸上帝讓我們成了一個正直的人。”是的,也許我們的正直品格使我們在社會的耍奸使猾中屢受打擊,但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任何時候都有他收獲成功與快樂的時候的。
道德就是要讓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更讓他人一起來分享這真正的快樂。道德的存在約束著大部分人,這就使這個不甚和諧的社會更加和諧,人們才有更多的自由,才有更多的快樂——真正的快樂——發自內心的快樂。道德也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將快樂留給別人,將痛苦留給自己;其實,道德讓他們得到了快樂,真正的快樂:他們自己心靈得到了慰藉,大家得到了他所創造的快樂,自己又更加快樂,就又更加樂於從事這項帶給大家快樂的事業。
有人說,在道德的限製下,人追求快樂的天性被束縛了,每走出一步,總是會顧忌很多很多,無法率性而為的成年人,比起小孩子,究竟多了很多為難,也因此越來越不開心!這也許是對的。但在道德的約束下,人就不快樂了嗎?我想不是的,隻要你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就不要太在乎社會道德的評價,就不要太在乎世俗的眼睛和看法。幾萬年前,人類社會還沒有道德,那時的原始人是不是很開心?幾萬年後,人類社會道德淪喪,那時的未來人是不是也會墮落得很開心?真的不得而知,但我想那個時候的人們不一定是快樂的。因為就像沒有法律人人自危一樣,如果沒有了道德,人人也會為別人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憤慨呢!
從古希臘哲人開始思考道德起,討論道德問題,都離不開對快樂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的係統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快樂問題的理解,正是理解道德問題的前提。道德是什麼?道德哲學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有很多爭議,但有一點卻沒有任何爭議,那就是,要斷定什麼是有道德的,首先就要斷定什麼樣的生活內容是好的,也就是要知道如何衡量生活質量的高低。好生活的內容可能很豐富,但快樂一定是其中的正麵內容。快樂的多少,正是生活質量高低的主要指標之一。對快樂的肯定,而不是否定,是道德判斷的前提。隻是,在不同的人之間對快樂的追求有可能發生衝突、或快樂的價值和其他價值有衝突時,才產生了道德抉擇的兩難問題。這樣的話,快樂問題,怎麼會與道德無關呢?
其實許多與快樂相聯係的道德範疇我們麼已經討論過,比如謙讓、比如善良、比如正直,當然有了這些道德品質,你不一定快樂,但如果沒有它們,你的快樂也許就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那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每個人的心裏還要築起一道堅實牢固的道德堤防。守住了清白,就守住了獨立的人格、寧靜的心靈。光明磊落,坦蕩正直,永遠是人類優秀的品德,是為人之本,也隻有這些優秀的品德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