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雪坐在石桓城城主府之中,聽著部下的戰鬥彙報。
“殿下,我軍已經捉住了九名炎之國附庸國國王,是否按照傳統呢?”公孫策,問道。
馬涉聽到後立即反駁道:“公孫將軍,按照傳統,你莫不是說笑吧?”
很顯然,兩人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思想。
公孫策不甘示弱道:“幾百年來,戰敗一方,大邦投降,小邦附庸,可從未有殺王的呀!陛下,這個禍端可不能從楓之國開始呀。”
楓雪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他們爭吵。他清楚,幾百年來戰敗的王可以通過贖金,割地,賠償人口等方式贖回,但這種方式能行嗎?
此次炎之國兵敗,附庸兵傾刻瓦解,投降者三萬餘人,還不到一日,自己身邊的投降信便集齊了炎之國的九名附庸國。
此事炎軍四萬人馬對戰楓之國,而楓之國隻出戰了一千名騎兵,剩餘人馬則在外助戰,沒有插手。
但是炎軍一觸即潰,這其中固然有騎兵的優勢,但是其他原因,又占多少呢?
紅孫策此時硬著頭皮說道:“陛下,其實我們楓之國附庸國王們也在背後議論紛紛,他們害怕陛下像對待這些炎之國附庸國王一樣,會斬草除根。”說完他便立即匍匐跪地。
眾人臉上原本充滿著打了勝仗的喜悅,卻也在此刻被衝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憤怒。
你公孫策是什麼身份?是楓之國的武將,你應該幫的人是楓之國,是陛下;而不是那些附庸國王,更不是那些敵國附庸國王。
眾人的眼神變得鋒利起來,一個連誰是自己的王,誰是自己的陛下都分不清,這樣的人還要他幹什麼呢?
不帶眾人開口,楓雪率先開口道:“跪下幹什麼?在背後議論我的人是哪些附庸國王,又不是你公孫策,起來,我風雪可不是刻薄的人。”
“謝陛下。”公孫策明白。他的陛下沒有怪罪他,或許是因為他的戰場上大殺四方
時,立下的赫赫功勳。又或者是顧及往日的情分。
但是他的陛下也要求他劃分好界限,畢竟在外麵議論的人是那些附庸國王,而不是他公孫策!
待公孫策重新落座後,楓雪說道:“隻要不叛變楓國,我豈會對盟友附庸國操刀。至於那些炎國附庸國王,他們見事不妙便倒戈,無忠無信之人罷了,令他們滾出我風之國國境。”
“陛下仁慈。”公孫策連忙附和道。
隨後規劃好了進攻鹽城的路線,眾將便退一下,可不一會兒,馬涉卻又進來了。
“陛下,臣不懂?為何放過那些敵人,他們滾出我國之後,會去的極有可能便是炎之國,還有我們那些附庸國,在開戰之前已經有邦國向炎之國寫信投降,開戰時若不是陛下安排一萬人馬駐紮在她們身邊,並且輕率騎兵一舉打敗了炎之國,這些附庸國極有可能陣前倒戈,更可氣的是他們戰後拚命的抓俘虜,卻並未交出,極有可能是想帶入自己的邦國,為自己的邦國多添一份青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