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虛榮是人類應該摒棄的缺點,而且需要強大的內心支撐力,生而俱來,死而不滅。
絕不是說一句輕飄飄的“不要虛榮哦”就能糊弄過去的。
(06)
人類為什麼愛慕虛榮?
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勞倫茲,曾長年觀察一種野禽:雁鵝。
雁鵝長得壯飛得高,理應擁有無可爭議的競爭優勢。然而奇怪的是目前已瀕於滅絕。
為什麼呢?
勞倫茲研究發現,雁鵝瀕於滅絕的原因是雄性雁鵝愛慕虛榮!
為了獲得求偶優勢,雄性雁鵝把自己翅膀肌肉生得厚厚的,羽毛色彩超豔麗。
一旦遭遇天敵,雄雁鵝根本飛不起來,最後被天敵逮到吃掉。
雄性數量銳減使得物種即將滅絕。
愛慕虛榮的何止雁鵝。野雞會用撿來的羽毛,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從而獲得求偶優勢。
還有一種魚會搜集人類丟棄的塑料片,不知用什麼辦法,綁在自己尾巴上,以吸引心愛的魚兒的注意。
可知虛榮具有普遍性,是物種在千萬年的進化中獲得繁衍優勢的本能。
(07)
過度的虛榮則是一種心理缺陷,經過教育是可以改變的。
但是有些教育隻會起到反麵效果。
許多父母,采用錯誤的方式,試圖扭轉孩子的本能。
第一種錯誤:苦口婆心式。
“孩子,咱們家窮,買不起這麼貴的鞋。”
錯誤原因是咱們家境好不好跟人性本能沒有關係,說服效果近於零。
第二種錯誤:恨鐵不成鋼式。
“你怎麼這麼不省心,這麼不懂事呢?”
錯誤原因是即使孩子再懂事,還能把人性本能泯滅嗎?不是孩子不懂事,是你父母不明理。
第三種錯誤:上綱上線式。
“沒出息,好的不學,學到的都是這些沒用的。你怎麼不跟人家比學習成績?你看誰家的那誰誰……”
錯誤原因是這種方式是羞辱,不是教育。
凡是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的父母,多是自身陷於本能迷惑,對欲望帶來的虛榮持完全否定態度。
警惕你的否定、憤怒與反感。
那裏就是你的認知邊界!
自己都沒弄明白,稀裏糊塗地活著。為了逃避現實而設置思考邊界,滅絕欲望,消除虛榮。久而久之,就成了自殺式社交,排遣式進食,萬能好運絕緣體與隱形貧困人口。當孩子的行為或要求到達父母的認知與能力極限,父母就會陷入恐慌。
就會用別人家孩子當借口,通過侮辱孩子,逃避問題。
逃避於事無補。
人生終要麵對。
(08)
第一個陷阱:不能認慫。不能把本能天性的東西認為是錯誤並歸咎於自己。
第二個陷阱:不能因為恐慌而攻擊,要尊重孩子的欲望,尊重人性本能。
避過這兩大陷阱,需要對孩子說五句話。
第一句:“孩子,你想要名鞋名包,這種要求是正常的,是人的天性。”
第二句:“天性不可對抗,必須尊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虛榮是人類應該摒棄的缺點,而且需要強大的內心支撐力,生而俱來,死而不滅。
絕不是說一句輕飄飄的“不要虛榮哦”就能糊弄過去的。
(06)
人類為什麼愛慕虛榮?
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勞倫茲,曾長年觀察一種野禽:雁鵝。
雁鵝長得壯飛得高,理應擁有無可爭議的競爭優勢。然而奇怪的是目前已瀕於滅絕。
為什麼呢?
勞倫茲研究發現,雁鵝瀕於滅絕的原因是雄性雁鵝愛慕虛榮!
為了獲得求偶優勢,雄性雁鵝把自己翅膀肌肉生得厚厚的,羽毛色彩超豔麗。
一旦遭遇天敵,雄雁鵝根本飛不起來,最後被天敵逮到吃掉。
雄性數量銳減使得物種即將滅絕。
愛慕虛榮的何止雁鵝。野雞會用撿來的羽毛,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從而獲得求偶優勢。
還有一種魚會搜集人類丟棄的塑料片,不知用什麼辦法,綁在自己尾巴上,以吸引心愛的魚兒的注意。
可知虛榮具有普遍性,是物種在千萬年的進化中獲得繁衍優勢的本能。
(07)
過度的虛榮則是一種心理缺陷,經過教育是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