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我們的思維是走直線的。
看到男子在擺攤老奶奶麵前心有不忍,就斷定他善良有愛。看到年輕人撿起手機還給失主,就認為年輕人品性極好。
這個思維模式,並沒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是人性本身!
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線。
或者說,人性如貓,走不走直線,取決於老鼠。
那麼什麼是老鼠呢?
人自身的欲念與欲望!
(06)
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線,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道德許可效應。
普林斯頓大學的貝努瓦·莫林和戴爾·米勒兩名教授征召一些大學生,把他們分成兩個組,進行辯論。
辯論的主題是:女生蠢又笨,隻配在家裏看孩子。
毫無疑問,這是個錯誤的命題。參賽的兩組學生,反方還好辦,隻要駁斥這個胡說八道的論點就行了。艱難的是正方,要絞盡腦汁地以偏概全。總之,在這場辯論賽中,反方步步得分,而正方則一敗塗地。
辯論賽後,兩名教授讓所有的學生再參加一場模擬招聘,以大老板的身份,從幾名候選人中挑選出適合做高管的人。候選人中,有男也有女,而且女性候選人更優秀。
意想不到的事兒發生了。凡是在辯論賽中反對“女生蠢又笨,隻配在家裏看孩子”觀點的學生,都毫不猶豫地把優秀女性候選人全部排除,選擇了差勁男性。
而被強迫支持“女生蠢又笨,隻配在家裏看孩子”觀點的學生,反倒能夠客觀地篩選。
怎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人性的道德許可效應。
(07)
道德許可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認為自己道德高尚時,更容易做不道德的事兒。
換句話說:當人自認為是好人時,更可能做壞事。
見了賣糖葫蘆的老奶奶而心有不忍的男生,毫不猶豫地暴力劈腿,因為他認為自己太善良了,這麼善良的人劈個腿打個老婆,咋啦,不行嗎?
撿到失主手機歸還的年輕人,在得到老板信任後,把公司盜賣一空,因為他認為自己人品太好,總是為別人著想,應該也替自己打算一下了。
(08)
道德許可效應,也不見得全是壞事。
精明的商家,會利用這種社會心理進行營銷。
在美國,麥當勞經常推出他們的健康菜譜。每逢這時候,食客們就蜂擁而至,前來品嚐“健康菜肴”,但當食客走進餐廳時,卻很少有點健康菜肴的,反而點了更多他們超級喜愛的垃圾食品。
心理學家說,這就是人類飲食時的道德許可效應。當這些食客們決定來餐廳吃健康菜譜時,就認為自己已經為減肥做出很大努力,已經很辛苦了,所以要多點幾道不健康、高脂肪的垃圾食品,犒勞犒勞自己。
實際上,食客們所謂的減肥很努力、很辛苦,隻是他們內心的一個想法。
正如那些以道德高尚自居者,都隻是自己心中的想法,並非是事實。
(09)
道德許可效應,讓人性在這裏拐了個彎。
(05)
我們的思維是走直線的。
看到男子在擺攤老奶奶麵前心有不忍,就斷定他善良有愛。看到年輕人撿起手機還給失主,就認為年輕人品性極好。
這個思維模式,並沒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是人性本身!
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線。
或者說,人性如貓,走不走直線,取決於老鼠。
那麼什麼是老鼠呢?
人自身的欲念與欲望!
(06)
人性不一定非走直線,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道德許可效應。
普林斯頓大學的貝努瓦·莫林和戴爾·米勒兩名教授征召一些大學生,把他們分成兩個組,進行辯論。
辯論的主題是:女生蠢又笨,隻配在家裏看孩子。
毫無疑問,這是個錯誤的命題。參賽的兩組學生,反方還好辦,隻要駁斥這個胡說八道的論點就行了。艱難的是正方,要絞盡腦汁地以偏概全。總之,在這場辯論賽中,反方步步得分,而正方則一敗塗地。
辯論賽後,兩名教授讓所有的學生再參加一場模擬招聘,以大老板的身份,從幾名候選人中挑選出適合做高管的人。候選人中,有男也有女,而且女性候選人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