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紅樓夢》一書雖然是以曹家和親戚家庭的敗落為創作素材,但《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自傳,二者不能完全畫等號。曹雪芹從哪一年開始寫《紅樓夢》已無從查考。現存最早的《石頭記》(《紅樓夢》原名)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甲戌本,現有此本的過錄本傳世。因此那時候《石頭記》前80回已基本完成。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白發人送黑發人”,兒子去世了,晚年曹雪芹禁不起喪子之痛,加上“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不久就病逝了。實際上後30回也基本完成,隻是沒有流傳下來,後來終於遺失,這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周汝昌先生曾在《紅樓小講》中說:“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早已指出,《紅樓夢》打破了以前小說的寫法。這種寫法的創新性,經過研究,顯示出多種特點,堪稱獨絕(魯迅用過‘絕特’一詞,在此尤覺警切)。由於全書的內容是寫興衰、榮落、聚散、悲歡、炎涼(世態人情)、美惡(性情,品格)……一係列的相對相反的巨大差異與變化,所以原書的布局是:108回書文,前後各為一‘扇’,即半部54回。兩‘扇’前後不但對比對映,而且以前伏後,以後應前,各自有雙層的筆法內涵,有表有裏。例如前一半寫一段繁華快樂的盛況,則後必有相應相反的一段寫那淒涼寂寞、衰落悲傷的情景(如過元宵節,過中秋節,必有兩次盛衰不同遙為對應)。是以前筆墨表層似處處寫盛寫歡,實則細玩方悟那又是同時處處隱伏著後文的細節,而非一味‘熱鬧’的泛筆。”
從乾隆十九年(1754)到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問世之前,《石頭記》前80回手抄本,一般都附有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因此後人稱這些《紅樓夢》的版本為“脂批本”,現已發現的脂批本有11種。之所以稱其為“脂批本”,是因為批注者以署名脂硯齋、畸笏叟為最多。《紅樓夢》一開始僅在曹雪芹的少數親友間流傳,後來範圍稍有擴大,故巨家富室、文人學士也有傳閱的。“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參見程偉元《紅樓夢序》)
因為手抄本《石頭記》的讀者越來越多,又因其“無全璧”“無定本”而深感遺憾,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冬,程偉元、高鶚收集、修輯和補遺訂誤的120回《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用木活字排印出版,後人稱為“程甲本”。次年二月,程、高二人又“複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誤”,仍用木活字排印出版,後人稱為“程乙本”。具體情況可參見程偉元和高鶚的《紅樓夢序》和《紅樓夢引言》。程高本的問世,《紅樓夢》有了全璧本,後40回也便成了《紅樓夢》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廣大讀者所認可。
然而《紅樓夢》一書雖然是以曹家和親戚家庭的敗落為創作素材,但《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自傳,二者不能完全畫等號。曹雪芹從哪一年開始寫《紅樓夢》已無從查考。現存最早的《石頭記》(《紅樓夢》原名)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甲戌本,現有此本的過錄本傳世。因此那時候《石頭記》前80回已基本完成。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曹雪芹“白發人送黑發人”,兒子去世了,晚年曹雪芹禁不起喪子之痛,加上“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不久就病逝了。實際上後30回也基本完成,隻是沒有流傳下來,後來終於遺失,這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周汝昌先生曾在《紅樓小講》中說:“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早已指出,《紅樓夢》打破了以前小說的寫法。這種寫法的創新性,經過研究,顯示出多種特點,堪稱獨絕(魯迅用過‘絕特’一詞,在此尤覺警切)。由於全書的內容是寫興衰、榮落、聚散、悲歡、炎涼(世態人情)、美惡(性情,品格)……一係列的相對相反的巨大差異與變化,所以原書的布局是:108回書文,前後各為一‘扇’,即半部54回。兩‘扇’前後不但對比對映,而且以前伏後,以後應前,各自有雙層的筆法內涵,有表有裏。例如前一半寫一段繁華快樂的盛況,則後必有相應相反的一段寫那淒涼寂寞、衰落悲傷的情景(如過元宵節,過中秋節,必有兩次盛衰不同遙為對應)。是以前筆墨表層似處處寫盛寫歡,實則細玩方悟那又是同時處處隱伏著後文的細節,而非一味‘熱鬧’的泛筆。”
從乾隆十九年(1754)到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問世之前,《石頭記》前80回手抄本,一般都附有脂硯齋等人的批語,因此後人稱這些《紅樓夢》的版本為“脂批本”,現已發現的脂批本有11種。之所以稱其為“脂批本”,是因為批注者以署名脂硯齋、畸笏叟為最多。《紅樓夢》一開始僅在曹雪芹的少數親友間流傳,後來範圍稍有擴大,故巨家富室、文人學士也有傳閱的。“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參見程偉元《紅樓夢序》)
因為手抄本《石頭記》的讀者越來越多,又因其“無全璧”“無定本”而深感遺憾,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冬,程偉元、高鶚收集、修輯和補遺訂誤的120回《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用木活字排印出版,後人稱為“程甲本”。次年二月,程、高二人又“複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改訂無誤”,仍用木活字排印出版,後人稱為“程乙本”。具體情況可參見程偉元和高鶚的《紅樓夢序》和《紅樓夢引言》。程高本的問世,《紅樓夢》有了全璧本,後40回也便成了《紅樓夢》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廣大讀者所認可。
另外《紅樓夢》書內提及的書名還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因此刊行的諸多版本所署書名一般都題為《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此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成為通行的書名。